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2018-06-16 10:06:41 浏览次数:

  [摘 要]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产物,影响深远。但在高校中存在着大学生礼仪知识缺位、学校礼仪教育基础薄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礼仪教育。文章从发挥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更新丰富礼仪教学内容、营造造浓厚的网络礼仪文化氛围、发挥社会隐性教育功能等方面探讨礼仪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26
  1 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古国,礼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要素,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里是无礼不立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整体呈现出一个趋弱的态势,在高校也是如此,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几年高强度应试教育走进校门的,在他们的小学、中学阶段可能更加重视的是文化课的学习、兴趣特长的拓展,往往忽视了礼仪教育。而进入大学阶段以后,文化课的学习已经不是衡量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从社会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更看重的是人才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内容。因此,目前在高校开展和完善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
  2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大学生礼仪知识严重缺位,礼仪教育基础薄弱
  对于大学生来说,原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只愿意学习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在学习上存在着比较强的功利性。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注重个人仪表装束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把奇装异服当成张扬个性的手段。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往往因为小事导致误会和矛盾,甚至引发比较严重的争执和冲突。尊师重教意识不强,课堂纪律不佳,带餐进课堂,迟到早退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传统文化不重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热衷于追逐美剧、韩剧,认为传统文化是已经过时的经典,不值得年轻人再去研究。
  2.2 高校礼仪教育方法陈旧,模式生硬,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在礼仪教育方面从采取的大多数还是传统式授课法。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办法。而且礼仪教育可能往往是公共选修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学模式的生硬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落后致使学生对课程不再感兴趣,容易产生疲倦、懈怠的情绪。有很多学生认为礼仪教育及不能计入必修课学分,不进行闭卷考试,又对将来的就业没有特别的帮助,这些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的漠视。
  2.3 大学教师礼仪修养不足
  高校教师作为礼仪教育的施教者,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更应该重视自身礼仪修养的养成和提升。毕竟言传身教是中国自古以来师道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教师身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礼仪修养缺位情况。对学生很难起到带动示范的作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从事礼仪教育工作,学生是难以信服的。高校作为教师的管理主体,对教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往往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方面获得先机,而对于教师在个人修为、礼仪修养方面的考核却没有明确的指标,致使一部分教师存在投机心理,只做对自己进步有用的工作,而忽视了自身礼仪修养的提升。
  3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发挥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进入高校后在教育环节中的最大影响者,教师良好的礼仪形象不仅能够形成对学生的向心力影响,更能产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倍加重视自身的礼仪示范作用,要提高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从言谈举止、礼仪行为、处事方式等方面规范。对从事礼仪教学课程的教师,更要努力成为礼仪方面的专家,能够及时指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帮助他们整改。也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外参与到学生的礼仪社团、班级或团支部活动中,寓教于乐,在生活中与学生交朋友。
  3.2 不断更新丰富礼仪教学内容
  在礼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实践教学,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因为礼仪不是孤立的、突兀的,而是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产物,礼仪理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礼仪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可以汲取养分,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实践教学,则是增强礼仪教育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另外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礼仪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引导、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注重实践教学,适合学生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开发教学,扩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欣赏性。
  3.3 营造造浓厚的网络礼仪文化氛围
  一方面,将礼仪教育融入网络时代是当前信息化大背景下应该有的题中之义。网络具有传播迅速、广泛、形式多样、内容活泼,易于接受等特点,但是也存在着缺乏监督管理、内容参差不齐等弊端,因为,需要把礼仪教育的范围扩展到网络空间,倡导网络礼仪,养成良好网络行为规范、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也应该把礼仪教育的形式利用网络和其他新媒体载体进行丰富,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礼仪教育课程、卡通人物形象、微电影、主题直播等内容,拓展礼仪教育的覆盖范围。还可以运用网络或问卷等进行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信息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选择和加工处理,整理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的反馈信息,从而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拟定解决对策,以便于为网络礼仪教育建立踏实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增强礼仪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4 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礼仪教育的社会化
  高校之所以开展礼仪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导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的行为。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因此,要通过多用有效手段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在实践课学分评价中增加礼仪教育内容的权重,指导学生把在学校期间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尝试着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反思检讨礼仪教育的得失,进而推动礼仪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另外,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体,同时在青年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引领着青年行为的性质和方向。因而,高校将大学生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礼仪教育的社会化。
  3.5 充分发挥社会隐性教育功能,推动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持续提高
  礼仪教育的主体虽然在高校,但并不是说只靠高校的力量就能推动礼仪教育,而应该发挥社会的隐性教育功能。如利用高校资源在市民中宣传礼仪知识、开展礼仪教育宣传活动、协助政府组织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让优质的礼仪教育资源能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社会中的其他主体,比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也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礼仪规则的认同、对礼仪文化的宣传、对礼仪制度的建设,在礼仪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在招聘时把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作为入聘员工重要的标准,组织刚入职的大学生进行礼仪培训等。通过这些途径促使在校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而大学生行为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高校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来研究,发挥传统教育优势,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拓展礼仪教学载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探索与社会、家庭三方联动的机制,构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立体网络,为礼仪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B版,2009(1).
  [2]陈福义.礼仪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