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题库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不确定因素分析

日期:2018-06-16 10:06:31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不确定因素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水资源评价模型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我国水资源评价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不确定因素;分析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地下水资源评价不确定因素分析的特殊性不言而喻。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广泛,人类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出现水位下降漏斗。由于人类的持续性、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最终造成区域性采补结构失调,并且随着人类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漏斗的范畴也越来越大。二是产生地面沉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部分含水层处于疏干状态,最终造成含水层的空隙压缩,形成骨架变形,出现了地面沉降的现象,而且这种沉降现象随着人们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而沉降面积在不断扩大。三是导致咸水下移。
  3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3.1 水量均衡法
  基本原理: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水量的一种方
  使用条件: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它方法难以应用。
  优点:概念清楚、方法简单、适应性强。
  缺点:①某些均衡要素和求取均衡要素的水文地质参数难以确定或不准确,造成计算误差较大。②是一种集中参数方法,难以精确给出地下水各要素随空间的变化。③不能准确确定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④很难给出具体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主要步骤:①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确定均衡要素划分均衡;②计算区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均衡期,分项计算各补给量和排泄量;③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储存量的变化量;④利用储存量的变化值,检验计算年的地下水补给量确定和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3.2 水文分析法
  基本原理:一个地下水系统就其水量循环过程来说,无论补给多幺复杂,补给量总要转化为地下水径流量,而径流量又在适当的地点流出地表,成为地表水。水文分析法还包括清水流量法、泉流量法、暗河测流法。
  使用条件:①全排型流域,均衡区内其他排泄量占比例较小;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又相对较低的地下水系统。基岩山区,岩溶水系统、裂隙水系统;③具有较长系列的测流资料(泉流量、地表径流量)。
  优点:可以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缺点:①实质上是属于水量均衡法;②集中参数方法(黑箱),不能详细描述系统状态随空间变化情况;③无法准确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④评价精度取决于测流和基流分割的精度。
  3.3 开采试验法
  在未来水源地地段,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根据开采量-降深(Q-s)关系,对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
  适用条件: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难以查清而又急需作出水资源评价的地区。②进入水文地质详勘阶段,必须进行抽水试验,运用开采试验法进行可开采资源量评价。③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4 我国水资源评价的发展
  4.1 建立水资源评价模型
  为对现状及未来水资源量进行评估,应分区建立具有物理背景的反映降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及下渗、蒸发等水循环过程,引水、开采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水资源评价模型。
  4.2 在GIS平台上建立集成化的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管理、分析功能,实现GIS与水资源评价模型、水文及水资源管理数据库的集成,建立基于GIS平台上的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评价的手工操作状况。
  4.3 统一技术标准指导评价工作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评价方法,采用一致的水文系列,根(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 帆文摘: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不确定因素分析)据需要与可能,分区开展水资源评价工作,即可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在需要时汇总成全国水资源评价成果。
  4.4 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
  加强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尽早建成通用水资源评价模型系统,广泛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尽早建成通用计算机系统,为水资源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不确定因素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予伟,金栋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J].水资源研究,2016(10):60-62.
  [2] 林坜,雷晓东,杨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均衡法的探讨[J].北京水务,2017(01):115-116.
  [3] 魏加华,王光谦,李慈君,邵景力.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9):88-89.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