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社交语用视角下主持人的身份建构研究

日期:2018-07-12 02:19:15 浏览次数:

  摘 要:身份研究近年来受到语用学者的关注,但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身份建构问题还鲜有探讨。借鉴Brewer & Gardner的身份表征理论,对《实话实说》和《杨澜访谈录》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具有较强的动态选择语言和调控语言的语用意识,为顺应情感、面子和亲疏关系等语境因素会分别建构个体身份、人际身份和群体身份。
  关键词:身份;身份建构;交际语境;动态顺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5-00(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社交语用视角下主持人的身份建构研究)48-04
  身份研究本是哲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国际语用学界对身份在言语交际中的建构与作用的关注,身份研究已经发展成为语用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对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主要涉及商务会话和家庭话语等,研究呈蓬勃发展态势。但纵观以往的研究,学者们对访谈类节目这一特定机构性话语中身份的建构鲜有关注,本文以CCTV比较有代表性的访谈类节目《实话实说》和《杨澜访谈录》为语料,从社交语用维度探讨这一机构性话语中主持人多元身份的建构及其理据。
  一、身份与身份建构
  身份(identity)这个词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表示“变化中的同态或差别中的的同一问题,如同一律” [1]。对身份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等,研究者多侧重于心理学领域的探讨。随着对身份问题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多维视角对身份进行定义。Bucholtz & Hall提出,身份是一个人“对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定位”[2]。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研究情境性身份,从而提出作为语境的身份的概念,指出身份是“谈话中的语境元素”[3]。 Tajfel & Turner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指出群体成员资格能够带来群体内的社会身份认同,人们倾向于对内群体和外
  群体进行有利比较从而获得有利的社会身份,并且指出社会个体具有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的倾向,Tajfel & Turner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定义身份[4]。Brewer & Gardner总结了身份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区分三种层次的身份表征:个体表征、人际表征和群体表征[5]。个体表征指个体表面具有区分功能的、独特的自我身份概念;人际表征体现为关系自我、代表与其他显着社会成员的交往和角色关系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群体表征源与显着社会群体的自我概念[6]。
  Hecht认为“身份从根本上是一个交际的过程”[7]。可见,身份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根据不同阶段的交际需要动态建构的。本研究中的身份建构(identity construction)是指“正常社会人采取相关资源以表明并且维持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通俗地说就是个体通过相关行为或者语言与他人对话向他人展示独特的自我,从而实现其身份建构”[8]。也许正如Thornborrow所言: “我们确立自己身份以及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是谁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语言”[9],因此,研究动态交际中身份的建构理当成为语用学的应有之意。
  二、主持人身份建构的动态性
  本研究借鉴Brewer & Gardner的身份表征理论,即将身份表征分为个体表征、人际表征和群体表征,通过语料分析,认为主持人在访谈类节目中可以分别建构个体身份、人际身份和群体身份,下文分述之。
  (一)群体身份
  群体身份体现了交际者的机构身份和专业身份,可以对交际者在某一群体进行定位,进而折射其所在群体的某些特征。访谈类节目是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人生体验等而展开讨论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主持人的机构身份是其典型的身份表征。如:
  (1)杨澜:好了,赖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访问。
  (《杨澜访谈录》之“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2)崔永元:现在请村里老师再跟我们谈一谈,大家怎幺样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我想我们今天做《实话实说》节目主要也是这个目的,希望老人跟自己的子女能够沟通得更融洽。
  (《实话实说》之“父母眼中的孝子”)
  在例(1)中,主持人杨澜感谢嘉宾接受采访,利用的是其机构身份;例(2)主持人崔永元指出做《实话实说》这个节目的目的,也是其机构身份的一个表现。通过语料分析,笔者发现主持人在访谈类节目中,多数情况下建构的都是机构身份,有时也会构建作为主持人的专业身份。例如:
  (3)崔永元:你一上场,我看这台戏就比较好唱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等着问你。因为我是主持人,可以先问几个。
  (《实话实说》之“谁来保护消费者”)
  上例中,主持人突显“因为我是主持人”,实质上是建构其作为“主持人”的专业身份,目的在于利用这一身份优势所带来的交际资本,先行对嘉宾进行提问。
  (二)人际身份
  人际身份是通过与他人的言语互动构建而成的。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并不总是以一种机构身份进行交谈,通过与嘉宾或观众的互动,也构建了不同的人际身份。例:
  (4)崔永元:小涂,你做护工,肯定跟病人家属接触特别多,你跟那些病人家属相处得怎样?
  (《实话实说》之“打工在北京”)
  (5)杨澜:咱们俩是同龄人,而且居然还是一个星座的。你会相信命运上比如说出生的这种时日对性格上的暗示或者影响吗?你相信这些事吗?
  (《杨澜访谈录》之“柳云龙:成功决定于细节”)
  根据袁周敏的研究,称呼语是交际者内在身份表达的外显标记,是交际者实现语用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10]。在例(4)中,主持人通过称呼嘉宾为“小涂”,构建了亲切的长者形象;例(5)中,主持人杨澜临时构建了与嘉宾是“同龄人”且是“同一星座”的身份。两例中主持人人际身份的建构皆缩短了与受访者的社交距离,有利于谈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