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题库 >

从《祝福》的教学看“长文短教”的艺术

日期:2018-07-17 10:43:36 浏览次数:

  轰轰烈烈的语文新课改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刚刚接触新教材的时候,可能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觉得无所适从。一学期的时间要学习两个模块,课文差不多是旧教材的两倍,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很多传统的篇目,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文章,在旧教材中可能会安排三到四课时,但在新教材中,这就成了很奢侈的事。以旧有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肯定是不行了,那幺面对一些长文章,我们该怎幺办呢?“长文短教”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下面就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一、围绕专题与板块要求,精心选定教学目标
  
  《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其内涵非常丰富,值得品味鉴赏的方面也很多。但要做到长文短教,就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忍痛割爱,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精选一至二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最精要之处,教出新意。这篇课文处在必修二的第四专题中,根据专题和板块的要求,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鉴赏小说的情节美和环境美,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①梳理祥林嫂的多舛命运,概括其人物形象;②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社会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样的目标设计,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深入研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合理、简洁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设计预习题目,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的预习一直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清楚应该怎样预习,因此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必须是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篇小说篇幅很长,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线索清楚,层次清晰。既然是小说,阅读还是要从基本要素入手,来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而探索小说的主题思想。因此在课前布置预习时,重点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因此,我设计了编写《祥林嫂年谱》这样的练习。通过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很快能把握住小说的情节结构,熟悉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抓住重点,巧设提问
  
  有了良好的预习和准确的目标定位,就为成功教课打下了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明确的目标之外,还应该有清晰的教学步骤,我在教学过程中拟定了这样三个步骤:(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2)研读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3)剖析悲剧原因,探索小说主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编写的《祥林嫂年谱》,指名学生宣读,学生的概括毕竟不够全面准确,于是投影展示教师设定的《祥林嫂年谱》,有意缺省部分内容,并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有关祥林嫂命运的重大事件来填充。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意见,通过师生的比较分析,将故事情节概括为: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寂然死去。之后,让学生根据概括再来简述相关情节,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清了情节结构,了解了人物命运。并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还让学生了解到了课文所采用的倒叙结构的妙处。
  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地写出一个人,最好是画出其眼睛。”在《祝福》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刻画,主要通过肖像描写,尤其是抓住她的“眼睛”描写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首先让学生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找出有关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三次肖像描写中,祥林嫂的眼睛有何变化?学生通过对相关语段的阅读研讨,很容易找到“眼睛”的变化。第一次到鲁镇,因为丈夫死了。婆婆要出卖她,她从家里逃出来。“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第二次到鲁镇,是在经历了被迫改嫁,丧夫失子的打击,而大伯又来收屋,走投无路只得再到鲁家。她脸色上没有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睛的变化,揭示出了她精神上遭受的巨大打击。第三次,作者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贫穷、衰老、呆滞、麻木、濒临绝境的形象。“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长期的精神折磨使她行将崩溃。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祥林嫂为什幺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或者造成祥林嫂这种变化有哪些方面的原因?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归纳,全班交流。经讨论,学生总结出如下看法:鲁镇人们的封建迷信观念,使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鲁镇人人心冷漠,没有同情,只有嘲笑与讥讽。在这个社会中,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剥夺了其生存权,人们封建贞操观念很重,歧视再婚妇女,将她看成伤风败俗的化身,造成她长期精神的痛苦。根据以上讨论很自然地总结出了祥林嫂人物形象的特点,完成了第一个目标。
  分析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对这个较复杂的问题,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单纯教师讲,效果并不好。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却并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从《祝福》的教学看“长文短教”的艺术)只有紧扣课本内容,挖掘文本资源,巧设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首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哪些人与祥林嫂的死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问题浅显,学生回答积极踊跃。学生很快找出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人。之后又提出一个问题:“祥林嫂对她自己的死有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讨论十分热烈。于是教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为何要以死抗挣呢?”“祥林嫂为何要到土地庙捐门槛呢?”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认为妇女应该“从一而终”,将改嫁看成是不贞不洁的表现,所以改嫁时特别“出格”,以死抗挣。祥林嫂为了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名,不惜用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到土地庙去捐门槛,而捐了门槛之后,别人对她的看法并未改变,鲁四奶奶的两声断喝:“祥林嫂,你放着吧!”“你放着吧,祥林嫂!”打碎了她心中仅存的希望,最后祥林嫂在“鬼神有无”的痛苦折磨中悲惨的离开了人世。祥林嫂本人对她自己的死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再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联系鲁镇人尤其是鲁四老爷及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祥林嫂悲惨死去的社会根源。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杀死了祥林嫂。小说正是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正像许寿堂先生所说:“(《祝福》)描写的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女性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这样,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就容易为学生理解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只要能选准目标,巧设问题,就必然能化繁就简,突出重点,就必然能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研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实现长课短教,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