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题库 >

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历史意蕴

日期:2018-06-15 20:30:25 浏览次数:

  【摘要】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集中体现了习主席对历史的认识和把握。在国家发展问题上,将“中国梦”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历史的内在逻辑;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在对待历史方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过程,正确面对历史的曲折和错误,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把握、认识、分析历史。这三个层面互为一体,构成了习主席讲话的历史意蕴的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讲话;历史意蕴;中国梦;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5)10-0004-03
  习近平同志自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以来,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类型包括讲话、署名文章、谈话、回信、批示等等;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生态、外交等。纵观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体现在一个“新”字上,令人耳目一新、备受鼓舞;凸显在一个“实”字上,真抓实干、实事求是;表现在一个“真”字上,情真意切、落地有声。习主席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前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将“中国形象”推向世界,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雄才大略和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阔达胸怀。学习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笔者认为,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厚重而深远的历史意蕴,从“历史意蕴”的角度,分析和解读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角度和思路。所谓“历史意蕴”指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积淀的历史观念、文化成果及其载体,包括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意蕴包含三个层面:将“中国梦”建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传播、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辩证看待历史的曲折和选择,以宏观的视野认识、分析历史。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习主席讲话的历史内涵和意蕴。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即“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和“必然的发展道路”。这“四个讲清楚”的核心就是深厚而流长的中国历史和辉煌而厚重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习主席在教导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时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这与李世民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思想是一致的。习主席对中国历史、近代史及党史的融会贯通,使其讲话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意蕴。
  一、将“中国梦”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使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历史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这一概念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习主席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分析了当下中国的“今天”,展望了祖国发展的“明天”;并引用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李白的《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词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概括,从而使我们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在厚重的历史之上。习主席说,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这个民族,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从习主席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握“中国梦”在历史发展中的脉络和逻辑,“中国梦”连接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扎根于13亿中国人的现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昭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所以,习主席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情地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也强调: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习主席在各种场合反复讲述“中国梦”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尤其是同中国近代史之渊源和联系,这种讲述不是笼统的,而是同中华儿女的担当意识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在谈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时,他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精华中,总结出“四种民族精神”,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的精神资源:即,政治抱负(范仲淹),报国情怀(陆游、林则徐),浩然正气(孟子),献身精神(诸葛亮、文天祥)。习主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历史意蕴)该继承和发扬。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精神力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