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公共知识 >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

日期:2018-07-19 10:40:33 浏览次数:

  摘 要: “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生态观的精神支撑。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社会和高校协同发力。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法律制度保障;高校要建构合理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强消费观念的科学引导,搭建生态道德实践平台。以社会和高校的合力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观 合理消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全体公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大学生群体生态意识淡薄、知行脱节较为明显,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合乎时代要求,顺应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观
  在生态文明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随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准确定位,生态文明的内涵逐步明晰。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其生态文明观必须厘清相关范畴。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对工业化深刻反思而得出的一种概括和凝练。具体而言,生态文明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广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文化伦理形态。狭义上,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共同构成社会的文明体系。无论是广义维度还是狭义维度,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都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三者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相伴而生。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生态文明的研究而产生,90年代有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对所生存世界的根本认识和看法,是人类认识自然、人、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生态价值观,主张和倡导以生态的规则、规律及原理为基本观点和方法,处理人与自然、与经济发展、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生态文明观作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战略的完整确立,使生态文明观受到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方针策略宣传普及生态文明观,不断强化国民的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文化。
  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从宏观的社会环境熏陶与约束微观的学校教育,在理论宣传、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多维度下工夫,引导大学生关注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

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素养的养成。从而积淀生态文明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情感,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等观念,并将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特定的时代背景,“90后”大学生有个性特征。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应遵循特定的基本原则,以基本原则规定生态文明观培育方向和内容,指导生态文明观培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理论指引与实践培育相结合
  生态文明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深入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实践工程。当前,大学生深感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但在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们却暴露出生态知识匮乏、知行脱节等问题。维护生态环境并没有成为自觉行为,他们热衷于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却懈于身体力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提升认识,设计实践途径,内化其价值观念。
  (二)整体系统性与微观科学性相结合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内在地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因此,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应遵循整体系统性原则,充分发挥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和作用,达到最优效果。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就是以一种整体系统性的视角,将生态价值与经济、政治、社会等价值置于整个系统考量。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中坚持整体系统性原则,就是把大学生个体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社会从顶层设计、理论宣传、法制保障等方面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以社会导向调整个体的微观生活,以科学的生活方式关照宏观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
  (三)时代性与个体性相结合
  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具体治理都具有时代性,是对西方和我国发展实践进行反思的结果。由此,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要把握时代性,立足于我国的阶段性特征,汲取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国外率先开启工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国外集中爆发,其开启生态文明实践,培育生态文明观较早较为系统。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移植过来为我所鉴。而“90后”大学生有自身的身心特点,他们思维活跃,视野较为开阔,尤其对网络工具的运用非常娴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面对庞大的信息群,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他们,对价值的判断和信息的取舍能力却有一定欠缺。为此,在坚持时代性的同时,要研究和了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到把握时代性与个体性相结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