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公共知识 >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方法初探

日期:2018-06-15 20:23:02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600-01\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文的学习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把议论文教学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从寻找中心论点入手,到分析每篇文章的结构思路、语言特色,扎扎实实地搞好中学议论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议论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那幺如何让学生学好议论文呢?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基本知识,了解文体特征
  议论文教学可以先就基本知识——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和结构作明确的阐述,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用议论文知识去学习分析。初期也可以用简单易记的模式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要素的特点和作用:(1)启承转合式,如《敬业与乐业》;(2)什幺—怎幺样式,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逐层递进式,如《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4)总—分—总,如《谈骨气》。学生有这)几种模式作为基础,后而的学习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了,论证方法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标志,如举例论证的“如”;引用论证的“子曰”;对比论证有“反之、“但是”之类的标志,还有反义词的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中包含本体和喻体、、、、、、如此之多的形式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
  二、教授具体内容
  1.通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些文章比较复杂,须用分论点支撑论证,但分论点还是从属于中心论点。一般地,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①文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文章之中;④文章末尾;⑤自己概括。
  2.弄清文章的论据及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一般包括:史实事例、统计的数字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民间的谚语、俗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通常的举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方法初探

事例就是举例论证,引用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等都是道理论证,而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中“对比、比喻”的材料是事例、史实的亦可归入举例论证,如果是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亦可归入道理论证。
  3.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由作者依据所论述的问题决定的,具有复杂多样性。一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按思维角度分,有横式和纵式两种。横式一般是并列式。纵式可分为:①“总—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论述,结尾则归纳总结。如《谈骨气》。②“总—分”式:即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与学问》。③“分—总”式:先分说社会经历和生活实例,后提出中心论点。如《哨子》。④“说—议”式:对议论对象作充分说明后论是非断曲直。分析结构时,还应注意弄清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文中起过渡段、句、词语等。
  4.积累资料,丰富学生头脑。在议论文中,论据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丰富的论据并不是一下子可以获取的,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可以在语文书中寻找,可以采取分类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积累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这样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将大有裨益。
  5.学以致用,尝试议论文写作。议论文的写作要一步一步提高。刚开始,学生的写作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就只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葫芦画瓢”。时间长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三、通过比较,增强感性认识
  学习议论文之前,让学生对记叙文、说明文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比较,增强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阅读之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相应文章的体裁特点,并让学生在读完几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后,对它们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对议论文体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虽然学生可能对这种文体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不一定稳定、深刻。那就需要教师从课外的一些优秀习作上选择一些典型文章供学生比较。当学生对议论文的特点有了深刻理解后,他们就会顺利地完成议论文的入门。
  四、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按照这样的过程教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否则,脱离结合例文这个根基,学生对基础常识的理解只是空洞的、肤浅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幺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五、备课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最忌讳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的讲台,学生无须动脑筋,无事可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奋地学。二是重情。语言不是无情物,诗和文都是情铸成的。教师备课时要体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体会。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鼓舞和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师先被文章感动,领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带着感情教,领着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三是激趣。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对新异的刺激物特别有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精心安排整堂课的总体布局,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语言以知识吸引学生,寻找探讨问题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
  我想只要心中有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学考虑,就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
  [2]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