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题研究主持人:徐仲伟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观及其当代意义

日期:2018-07-18 11:10:08 浏览次数:

  摘要: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从邓小平的论述看,解放思想的规律包括:解放思想的根本价值导向是人的发展;解放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解放思想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制度条件。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原则;思想和人民利益相符合原则;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原则;创新原则;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主要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破除“片面追求GDP习惯”、“集中权力习惯”、“绝对一元化习惯”、“行政主导社会习惯”和“人民利益抽象化习惯”,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关键词:邓小平;解放思想;方法论;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6000107
  一、引言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多年来,正是一场贯穿于其中的深刻而又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邓小平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深入研究邓小平对推动思想解放的价值、规律和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的论述,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一)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针对“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重新树立起实践的权威,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奠定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政治基础。
  首先,解放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处在历史选择的关键时刻。面对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左”倾错误的泛滥,再加上“两个凡是”的束缚,摆在全党面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解放思想。邓小平认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1]191。他强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1]1(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题研究主持人:徐仲伟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观及其当代意义)31正是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才能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解放思想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建设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中心。但长期以来,阶级斗争取代经济建设处于中心位置,这一错误政治路线,使我国经济一度达到崩溃的边缘。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严重的物质匮乏,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1]194他说:“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1]276这条政治路线,经过发展,形成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最后,解放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135136。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思想从不符合中国实际、不合乎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我们才能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才能在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二)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改革开放作为鲜明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开辟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的思想障碍,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生产力标准讨论以及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针对“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姓社姓资”的思想困惑,重新确立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探索中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轨,奠定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姓公姓私”以及“姓有姓无”的思想争论,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世纪初关于改革的争论,引发了对发展的本质、目标以及方式的全面反思,进一步明确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逐步实现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了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解放思想创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多年的思想解放,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的,即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一点,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一以贯之的。30多年的思想解放始终聚焦于“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以下四个“问题域”展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