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推论:有思维品质的阅读策略

日期:2018-07-16 10:48:18 浏览次数:

  [摘 要]推论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是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字词、背景信息、结构脉络以及悬疑矛盾等,进行整合、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推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思维品质;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10-02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头戏。推论是指根据一定的线索,对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阅读策略。它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是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推论”的阐述,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可以看出,这几个目标都集中地指向了推论,要求学生掌握推论的阅读策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年段特点和学段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推论的训练点,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在字词信息的探寻中,渗透推论的意识
  低年段的学生思维呈现出简单、浅显、感性的特点,他们在理解文章时要结合生活经验才能体会字词的含义。字词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想象,这是低段推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的《称赞》一文,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想象。
  教师分组出示课后“读读写写”的内容。
  第一组:“闻了闻”“瞧了瞧”。
  第二组:“一个比一个好”“一棵比一棵壮”。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幺特点。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你以前见过像这样的词语吗?你能说一两个吗?”
  3.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比一比:“闻”和“闻了闻”,“瞧”与“瞧了瞧”有什幺不同?
  4.设置生活情景,运用词语。
  “你以前见过像这样的词语吗?”“放到文中读一读,比一比:‘闻’和‘闻了闻’……有什幺不同?”教师这样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规律并学会运用,初步学会推论的阅读策略。这样的训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第一学段,像这样的含有规律的词语的课文还有很多。
  从低段开始引导学生建构认识知识的图式,掌握阅读的技能,理解阅读思维的方式,就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品质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在背景信息的补充中,培养推测的能力
  阅读作品时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更全面认识文本,才能更深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补充作者背景材料
  阅读理解中,补充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当时作者的心境,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推理出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推论思维的训练方式。在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时,学生对“孤帆”一词难以理解。资料显示:黄鹤楼在长江边上,当时这里经济发达,江面上来往船只如织。诗人眼中怎幺是“孤帆”呢?在这愤悱之时,教师及时出示作者的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是好朋友,李白又很崇拜孟浩然,关系特别好……”有了这一背景,学生便能推测出诗人用“孤帆”一词不但合理,而且更能表达出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这一结论。
  (二)补充课文的背景材料
  在学生初步感受《金钱的魔力》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教师补充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英国,一对富豪兄弟找来一个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亚当作为打赌对象,并答应任务完成后,给他找一份工作。他们目的是了解这一百万英镑面值的钱,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让人饿死。亚当接受任务后,一幕幕精彩的闹剧上演了……
  学生快速浏览后,教师引导:“根据课文和补充的背景,你们觉得故事可能还会上演哪些精彩的闹剧?在学生猜测过后,教师出示原着中的相关内容、媒体报道的部分,让学生浏览讨论、交流。
  这里,教师及时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对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验证。这样,教学的关注点由内容理解上升到写作方法、文章特点,使学生全面解读文本,锻炼了他们的推论思维能力。
  三、在文章脉络的梳理中,明晰推演的过程
  梳理文章的脉络,有助于理清课文的内容及知识点等,有助于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建构自己独特知识结

推论:有思维品质的阅读策略

构,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独有的体系。
  (一)梳理内容脉络,展示思维轨迹
  第二、第三学段阅读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和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推论,掌握推论的策略。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可这样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两个句子,剖析更羸的思考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更羸是先观察再思考(结果—原因)的模式。如下图。趩窡教学的重点。层层剥开、层层推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过程。
  以提问促思考,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而且也学会推理的思维方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