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导游业务》案例教学法探讨

日期:2018-07-16 02:37:50 浏览次数:

  摘 要:《导游业务》是旅游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的选择、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实施及注意事项几方面入手, 对案例教学在导游业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导游业务;案例教学法;讨论;互动
  作者简介:王妍(1981-),女,山东鄄城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95-02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主要适用于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教学【1】。
  导游业务是旅游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以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服务技能的提高,这些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能给学生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和氛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导游业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安排及学生特点需要案例教学
  导游业务课程一般与旅游专业其他课程同步进行,一方面,学生对旅游专业,特别是对导游职业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同步学习的不同专业知识又亟待整合。案例研讨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识,又可以把诸如《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饭店和旅行社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和专业知识整合运用的需要。
  2、丰富的案例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旅游专业学生一般被要求考取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导游业务正是考试科目之一。所以,教师一般选择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这类书籍侧重应试需要、知识点密集、内容凝练、扩展内容少、理论性很强,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此类教材,教师要注入大量鲜活的扩展资料,以拓展学生思维,内化其对枯燥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正符合这一需求,案例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法可有效调节岗位技能需要与实践资源不足间的矛盾
  导游业务是专业技能课,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服务技能的提高,教学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现与旅游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该课程教学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但囿于时间、经费及其他资源的制约,相当大比例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在教室内完成,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案例教学法是不二选择。案例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旅游事件、任务和要求,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旅游事件涵盖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完成任务就等于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2】。
  二、案例的来源和选择
  笔者认为,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案例,首先要符合典型性、开放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要求,其次案例要切合具体教学目标、契合教材知识点、符合学生兴趣。依据这些要求,笔者主要从近年导游资格考试真题、中国旅游网、中国旅游报、精品课程网站等专业报刊、网站中收集案例。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提升其专业认知能力,笔者也将部分案例收集任务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从中选出较好者编入待研讨案例中。
  对收集来的案例进行筛选,将涵盖面大、扩展性强、契合度高的作为章节开篇案例,在首次讲解章节内容前列出,引导学生思考但不做讨论,等本章内容完全讲解完毕后,再做大讨论。在实际教学中,开篇案例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他们带着问题学理论,学了理论回过头再来讨论案例,活学活用加综合利用,成就感十足。章节案例是除开篇案例之外的课程教学用案例,一般短小精悍,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讨论时间和讨论形式,灵活使用。
  为了更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确定每章的开篇案例和章节案例时,笔者注重两者间的互补性、逻辑性及叙述方式上的一致性,杜绝两者间的重复和雷同。另外,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案例的时效性特点愈加突出,为便于对案例进行动态管理,笔者按章对案例进行了编号,此举大大方便了淘汰过时案例和补充新鲜案例。
  三、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旅游接待计划的是导游服务集体,涵盖了后方工作人员(如外勤、内勤)和上线工作人员(如领队、全陪、地陪、司机),他们协作共事是旅游活动成功的基础,同时,上线工作人员还需要处理各种旅游故障及其他突发问题。所以,在案例研讨的组织和实施中,笔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场表达能力及面对挑战的抗压能力,将案例研讨分为三步走:分组研讨、班级讨论、成绩反馈。
  1.分组研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依据每组成员3-6人为宜的组织行为学理论,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优势,将班级成员分为5人组和6人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教师提前给出案例和打分标准,请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研讨,形成小组研讨报告,推选一名组员代表本组在班级讨论时发言,发言内容包括小组研讨思路、资料搜集等合作分工情况、拟定的方案等内容。分组研讨首先使学生学习从“个体被动接收”转变为“合作探究”;其次,组员在一起研讨案例,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共同进步,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质疑中逐步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2.班级讨论形成生成性课堂
  班级讨论设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计时员1名,每组推选出评委1名。公平起见,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讲解次序,限定讲解时间。讲解完毕后,由评委和其他组成员提问,讲解组现场解答,主持人和教师做简要评价,评委参照“打分表”打分,主持人公布上一组分数后,下一组讲解。所有组讲解(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导游业务》案例教学法探讨)完毕后,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分别做总体评价,形成对案例的完整诠释。依据得分选出本次案例讨论的前三名,以举手的方式选出最佳讲解员。记录员记录讲解员姓名、讲解要点、提问人姓名及提问内容、回答人姓名及回答内容、案例的完整诠释要点等。
  班级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除调动学生热情,营造良好课堂讨论氛围外,教师更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将案例教学课堂变成参与性、互动性、创造性、开放性与思辨性的生成性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稍纵即逝,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案例教学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3. 课程考核方式的反馈效果与激励效应
  导游业务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比例为6:4,激励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完成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期末的考试结果,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性考核主要为学生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案例研讨、模拟导游等,期末考试是强化学生对导游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案例研讨成绩计入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30%,30分在不同案例研讨中不均匀分布。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其团队责任感和荣誉感,每次案例研讨的计分方法是:小组成绩列为每个组员的基础分,依据记录员的记录及组长评价得个人分,个人总得分是基础分和个人分之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