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题库 >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日期:2018-06-15 20:19:48 浏览次数:

  【摘要】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焦点。这种与过去的“思辨研究”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引起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在音乐教育领域,受时代需求,音乐审美经验发展要求与音乐教师研究追求等客观因素影响,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必要性也愈发凸显。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叙事研究;音乐教育
  从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着名教育学者康纳利和克莱丁宁第一次把叙事作为研究方法引进教育学研究领域,到现在已历经近三十年,并取得很大的成绩。相关学者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与过去教育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音乐教(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 帆文摘: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育领域,洛秦、韩钟恩、管建华等专家率先紧跟教育研究的走向,开启了音乐叙事研究的序幕,但总体看来,在音乐教育领域,教育叙事研究并没有推进多少。当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在客观因素下,好好学习音乐教育叙事研究,把音乐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已然成为时代需求以及音乐教师的客观诉求。
  一、特定的时代需求
  教育研究一直以来都在模仿自然科学的主体研究方法,其中心思想就是运动与变化是可以用规律把握的[1],教育研究也一直严谨的恪守这个范式,及其重视用逻辑演绎概念系统,通过从各种事物关系的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客观的真理,用以描述教育现实,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很快,有人对这种机械死板的理论研究方式提出质疑,在20世纪前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人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世上,其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演进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该采用一种理解与解释的方法去进行[2]。而吉尔兹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地方性知识”概念,尊重重视文化差异,并提出要做详尽具体的个案研究,这无疑给人类文化(包括教育文化)研究又一次带来了冲击[3]。接着,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也慢慢认识到,世界其实是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状态,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想要追寻一个共用的,普世的价值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世界的价值本原就是多元化的,人们本能的开始寻找可以弥补研究范式不足的一条全新的研究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斯腾豪森“教师即研究者”以及“行动研究”观点倡议的提出,由此可以窥探出研究范式在西方教育界正在发生重大转向,对普遍的真理的追求已不是主流导向,而对个人化、情境化的教育意义阐释更符合当时的研究趋向。教育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其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也不可能用具体的操作规程来解决。因此,教育研究更需要的是重视内在世界,回归个人生活,注重价值理性[4]。80年代,康纳利和克莱丁宁第一次把叙事作为研究方法引进教育学研究领域,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质性研究方法兴起[5],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更是提倡注重叙述、倾听与理解个人的经历,让日常生活中的“沉默者”自己说出他对自身处境的理解等[6]。而质性研究之一的叙事研究,对于它来说。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个人经验的意义与表达是其关注的主体及价值取向所在[7],随着丁刚等教育专家将国外的倡导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引进国内,这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式以其独特的自身魅力成为教育界新流行的后起之秀。
  二、音乐教育中审美经验发展的理论诉求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8]中,把“以审美为核心”放在第一条,直接体现了对音乐审美的重视,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关注学生音乐审美经验发展将是主要目标之一。审美经验其实是一种鉴别、知觉、欣赏、认知的过程[9]。在其过程中, 音乐与审美主体的复杂心理活动相互碰撞、相互作用, 所引起审美主体诸多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10]”音乐的艺术美借由音乐作品中得以体现,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那幺诸如节拍、节奏、调式、旋律、和声、配器等这些音乐要素,则是音乐作品的骨架,也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者最先能直接感受与体验的,而这些音乐要素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完整性,不光是音乐作品自身美的展现,更是作者精神、思想和意愿表达的载体。在音乐中,他们各自肩负着自己使命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由音乐审美者直接感受与体验到的由各音乐要素构成的音乐形式,对于深入理解音乐是必要的,也是审美经验发展的基础,“要想理解艺术内容, 还必须理解艺术品内部的形式结构。[11]”而当直接面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及其结构形式时,我们就会获得感性直觉经验[12]。而这种感性直觉经验,则是我们欣赏、思考音乐必要阶段和重要依据[13],而如何去捕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呢——通过作品修辞并及整体结构描写与纯粹感性表述[14],即通过本质的语言的表达,来将其固定住。海德格尔说:“语言不只是、而且并非首先是对要传达的东西的声音表达和文字表达。……惟语言才使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进入敞开领域之中[15]”“存在在思想中达乎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在语言的寓所中[16]”所以我们在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时,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经验可以借由语言来表述,而应该明确,我们所获得的各种经验以及感受,皆是是因为语言,我们才会如此地进入作品的敞开领域中与真理相遇[17]。而叙事性语言作为语言中的一种,因其自身的特点,更容易被广大音乐教师及学生所接受,而且,最接近感性直觉经验的语言就是叙事性日常语言[18],由此可见,叙事研究对音乐教育中人的审美经验发展研究来说,是必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仅是广大音乐教师音乐教学中的需要,更是一种理论诉求,是“表达方式的学理性思考所致[19]。”
  三、“量身定做”的研究方式追求
  一是课堂教育层面。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不同,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理论书籍,探索理论规律,他们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跟学生在一起,所面对的都是生活中最直接的教育问题。音乐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在除了教学生认识音乐符号来认识音乐,更多的,教师是用语言来交流音乐学习方法,来表达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等。在这种情境下,如果再用“科学性的猜想”“普适性的规律”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这种高度抽象的猜想规律距离现实的课堂教育现象太过遥远,很多的微观层面的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