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见闻与感言

日期:2018-06-19 10:34:21 浏览次数:

  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已于10月25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落下帷幕。笔者以前从未全程观察过音乐比赛, 而在这十天之中, 对于比赛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参赛的34名选手, 也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的演奏,因此可以说,对于每位选手,抱有一种好奇而不带成见的态度。这里, 且以一个比赛“圈外人”的视角, 记述对本届比赛的观感。
  
  “比赛是必要的”
  
  尽管在人类文明开始之初,比赛就已经存在于各种领域,但是对于音乐比赛的各种批评仍然不断。经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是:“比赛挑选出某种类型的演奏家,而冷落了那些生性比较不那幺好斗的演奏家。因此从本性上来说,比赛是不公正而且残酷的。”本届评委会成员、郎朗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老师格拉夫曼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一个演奏家,不管他喜不喜欢,只要他一直在演奏,他就是在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竞争。不幸的是,这样的生活正是一位有抱负的演奏家所追求的。而如果他并不想在比赛中演奏,那幺他通常需要通过指挥的试听,当然,这样就是另一种竞赛。”
  对于比赛,有人爱,有人恨,也有人爱恨交集。参加过17次钢琴比赛的本届评委伯纳塔,提起比赛,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讨厌比赛”,然后他会说,“但是,比赛是必要的。”年轻的时候,他将比赛作为逼迫自己积累曲目的手段,每次比赛必弹新曲。另外,他还将比赛作为考验自己意志的训练,因为,一个演奏家,不管你是否感觉良好,或者生病,你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去演奏预定的乐曲。曾经获得波兰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的本届评委邓泰山认为,现在赢得比赛虽然不会像50年以前那样,为你立即打开通往舞台的大门,但是仍然有它的好处,比如提供了让来自偏远地区的选手,有一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和竞赛最后评奖过程中,听众们对于音乐比赛的兴趣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是对于竞赛结果的好奇,究竟谁得第一?第二个原因,是比赛过程紧张刺激,这是对于钢琴音乐现状的大检阅,无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还是音乐厅里面的听众,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国际钢琴艺术的成果,音乐学院的教育情况与水平。对于选手,是提供了一次互相交流切磋琴艺的场所。
  
  本届比赛以及它显示的趋势
  
  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虽然只有十多年历史,但是已经被纳入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并且受到愈加广泛的关注。可以回忆一下,李云迪、陈萨等年轻钢琴家,当年是作为这个比赛的获奖者开始走向国际音乐舞台的。本届比赛评委会成员声望很高,有好多位曾担任过各个重要比赛的评委会主席,例如肖邦比赛的雅辛斯基,柴科夫斯基比赛的克莱涅夫和布佐尼比赛的伯纳塔等等,大赛也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荷兰以及美国的观察家和评论家,可谓群英荟萃。
  然而,一个国际音乐比赛要真正树立威望,除了评委会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最终还是要靠它能否选拔出一名或者几名有潜质的选手,当他扬名国际乐坛的时候,就会让人记起,正是某个比赛发现了他。我们知道,克莱本在第一届“老柴”比赛的获胜,即刻使得该大赛声誉鹊起,而肖邦比赛的历届优胜者在获奖之后的后续发展,保证了该大赛一贯的名声。格拉夫曼教授在他的自传中曾经就比赛这个话题发表过相当有意思的看法。“总的说来,一个重要的比赛,是为了发现一名潜在的世界级艺术家,至于他的发展方向是成为霍洛维兹还是施纳贝尔,并不重要。”
  而本届比赛显示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参赛者与获胜者的年龄越趋年轻化。第一名张昊晨与第三名周韵清,以及第五名野木成也,年龄都只有十七、八岁, 刘路遥、王超和王博伦等几位十七岁的选手, 虽然没能进入复赛或者决赛, 但是从他们的演奏看得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意思的是,张昊晨在国内时候,曾经跟随李云迪的老师但昭义,而现在,在美国,则师从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这次比赛,证明了继郎朗、李云迪等一批出生于80年代的钢琴天才之后,90年代出生的少年才俊们正在迎头赶上。这一批年轻选手所展现的水平,不但说明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钢琴热,其势头仍然强劲,已经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面,而且,中国钢琴的教育水平,近年来又有了极大的提高。评委伯纳塔说:“中国选手,特别是年轻选手的出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谁,但是可以想象,每一位优秀选手的背后,必定有中国老师辛勤教育的影子。”
  比赛当然是对于选手的考验,而对于评委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一个多星期中,每天坐在评委席上,连续几个小时听音乐,有时同一首乐曲要听好几遍,照涅高兹的说法,是“最严峻的生活考验之一”。
  本届比赛评委许多成员,很欣赏参赛选手的资料中,只有出生日期与国籍,没有提供任何师从关系和获奖背景的做法。组委会与评委会在通常的三种裁决方式——打分、讨论和投票中,选择了投票这样一种比较公正的办法,以“是” (Yes) 以及“也许”(Maybe) 作为评选方式。评委会主席鲍蕙荞女士在闭幕式的致词中说:“本届评委会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比赛期间互相不讨论选手的原则,也不与选手谈论专业性的问题,更不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在每一轮结束,是评委们采取了投票的评选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这是一次很干净的比赛!”
  这也是一次很成功的比赛。
  
  进入决赛的六位优胜者
  
  获得第六名的是日本选手,22岁的后藤正孝。他在决赛中弹的是“拉二” ,第一乐章的速度好像太匆忙了,缺少了宏大的气势,第二乐章有感人的表现,声音很歌唱,末乐章证明,比起半决赛,他的状态更加出色。他声音厚实,风格稳健,技巧很有把握。
  野木成也在初赛中演奏的海顿《F大调奏鸣曲》,让人感到他是真正的在享受音乐,而不是在比赛中演奏。他在半决赛中演奏了三首现代作品,包括武满彻的《雨树素描》。他对于声音很敏感,这使得他的演奏在强弱转换时非常自然,气息从容,具有空间感。决赛时他是第一个出场的选手,演奏的是“老柴”《第一协奏曲》,虽然有许多精彩的段落,但是与乐队的配合还欠密切,而乐队因为刚上场,好像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相信假以时日,今年18岁的野木会有比第五名更好的成绩。他还获得了最佳中国作品演奏奖。
  第四名佟博在决赛中有比前两轮更加出色的表现,她弹的莫扎特协奏曲声音相当圆润,分句优美,慢乐章的独奏部分音色变化细腻。一般认为,决赛中选择肖邦协奏曲会比较吃亏,但是她以诗情画意般的演奏赢得了听众的好感,速度的起伏变化掌握得很有分寸。第二乐章的宣叙调有很好的情绪对比,末乐章弹来更加得心应手,经过句的触键灵活轻巧,充分表现了女钢琴家感性的一面。
  第三名周韵清在初赛中,令人印象深刻地演奏了利盖蒂的练习曲《魔鬼的阶梯》,半决赛中,他弹的梅西安的《二十首圣婴默想之“欢乐的圣灵”》,与李

见闻与感言

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再次展示了他在发挥出色的时候,有激情,有气势,在乐曲的高潮处很放得开,有一种现场演奏情绪上的冲击力。本来,我对于他在决赛中演奏的“拉三” 有更高的期待,可惜,他可能在决赛中过于兴奋,将整部协奏曲演奏得太快,因而忽略了许多细节(他在晚上9∶33开始,到10∶13结束,一共才用了40分钟,比较霍洛维兹在1978年的那次已经很快的现场录音43分53秒,整整快了将近4分钟)。评委邓泰山认为,他应该控制外表动作,他时常会在琴凳上蹦跳起来,好像是骑在一匹马上。刚过18岁的周韵清完全是在国内培养出来的,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能够在音乐理解上更用心思,表现上更加真诚,他的演奏会更有感染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