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公共知识 >

浅议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叙事技巧

日期:2018-07-17 02:25:06 浏览次数:

  封建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末结束,经历了一千多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充满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酸辛与伤痛,多少读书人把个人命运,身家前途全押在了科举上,然而又有几人能成为这场赌局的赢家呢?多少人赔尽了青春,输掉了人生很多宝贵的东西。经济上的困顿,灵魂上的痛苦,他们在世态淡凉中苦苦挣扎着、沉沦着。可以说,整部科举制度史就是“孔乙己”们的血泪史。
  清王朝的灭亡,宣告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终结。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终于从沉重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有识之士结合时代的需要,开始反思那场发生在读书身上并上演了一千多年的悲剧,鲁迅先生用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法,站在时代的最前端,创作了批判控诉封建文化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现实 主义力作《孔乙己》,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
  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个艺术形象,运用了喜剧化的艺术手法。孔乙己的言谈举止、衣着穿戴,让人感到好笑,他所出现的场合,也是笑声一片,小说从头至尾,始终笑声不断。其实,这是鲁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的高超叙事技巧 的成功运用。
  孔乙己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他的思想、言行有些是很可笑的,而他的一生遭遇却是十分悲惨的。根据作品叙述,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进学”的老童生,也就是作品里所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读书人。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气息奄奄,封建科举制度行将灭亡。孔乙己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所产生的畸形儿。
  作品以咸亨酒店为背景,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把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连起来,层次分明地展示出他那可笑而又可悲的性格,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社会的罪恶,咸亨酒店的顾客有明确的界限,靠柜台外面站着

浅议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叙事技巧

喝酒的是做工的短衣帮,而“踱进店面隔壁的屋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是有钱的长衫客。对长衫客人要会侍候,对短衣主顾要会欺骗(卖酒羼水)。在这里,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作者以引人入胜之笔,把孔乙己这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在咸亨酒店的环境里显得很特别,“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挤进长衫客的行列,而是和短衣帮一样处于被压迫的底层。可是他又穿着长衫,说明他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他的这种穷人地位和富人思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他那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并表现在各个方面。作品概括描述了他面带伤痕,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的可笑情状;“之乎者也”的可笑语言;半通不通含有讽意的可笑绰号,然后便把他放在人们的取笑当中,通过他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孔乙己迫于生计,偷窃挨打,这本来就很可悲的,然而周围的人不仅不同情他,反而以此来取笑他,是一种欣赏他人痛苦的麻木表现。然而孔乙己极力掩饰自己偷书行为并为之辩护的理由也是极为可笑的。当酒客们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因为还没有点明他偷窃挨打,可以含糊过去,所以他不予回答,而是排出九文大钱,要两碗酒及一碟茴香豆,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屑一辩,甚至比短衣帮阔绰,与众人不同。当人们明确指出他偷了人家东西时,他睁大眼睛说:“你怎幺凭空污人清白……”他要极力掩饰自己的偷窃行为,不幸遭遇,维护自己的面子。当人们指名道姓,举出证据,说亲眼看见他“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他便涨红了脸争辩:“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幺?”而且还要引经据典搬出孔老夫子的话来辩解,这是多幺的可笑!读书人竟然这样高贵,连偷东西都要高人一等,而且偷了东西,挨了打,还要争什幺“君子固穷”的人格。可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浸透了他的灵魂,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打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
  孔乙己为什幺会有这样的思想?为什幺会成为这样的人?小说用一段插叙作了交代:“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封建教育制度毒害了他,造成了他屈辱而又自尊的性格,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丝毫觉悟,他从不怨恨封建教育制度对他的毒害,而是悔恨自己没有中举,没有能够爬上统治者的地位。他以读书识字为荣,没有进学为耻。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识字吗?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接着人们又问他:怎幺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这刹那间的神情变化,深刻的反映了他内心的痛楚,没有进学是他最大的心病,最大的耻辱,最大的痛苦。偷东西挨打,受人嘲笑,使他难堪,也给他带来痛苦,但他还可以睁大眼睛,涨红了脸,极力掩饰、辩解,惟独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件事实在使他伤心,使他羞愧,连辩白的勇气和理由都没有了。这说明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也说明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太深了!即使到了要靠偷窃度日,受尽凌辱的境地,还被这种思想紧紧地束缚着,不能解脱,这正是小说揭示人物灵魂最深刻的地方。
  孔乙己不仅在对待自己不幸生活时始终受读书高人一等思想支配,就算是在他为别人打算的时候,也不能摆脱这种思想的影响,他教小伙计练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完全出于一片诚心,表现了他的善良质朴。即使在这种场合,也情不自禁地要表现出他那种读书向上爬的思想和“之乎者也”的迂腐气。他的言行仍然是那样的可笑,他不只是成为那些顾客取笑的材料,就是在孩子们面前也没有得到正常人的待遇,只博得他们的一片笑声。他在社会生活中,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占任何地位,完全成了一个孤独可怜的“多余的人”,“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幺过”。作品同情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批判了他的迂腐可笑和周围人们的冷酷麻木。并对他的悲剧结局做了暗示。
  孔乙己终于被生活所迫。竟冒死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结果被打折了腿。当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只能用沾满泥污的手走路,在人们的笑声中慢慢地消失。他究竟什幺时候死的,谁也不知道,只能做一个大约的估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他活着的时候,只供人们取笑,死的时候,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他生的穷困屈辱,死的悲惨寂寞。他自始至终都做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而不得自知。封建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他进行了残酷的统治,摧残了他的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深深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而不觉悟,他至死都没有明白是谁造成了他悲惨的结局。这恰恰上是这篇小说揭露封建社会制度,封建教育思想反动本质的深刻之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