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基于南昌城市形象的公共艺术建设现状的分析反思

日期:2018-06-15 20:23:14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结合视觉传播理论探讨了公共艺术及其建设发展,并基于南昌城市形象城市化进程脉络对南昌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及缺失地带进行梳理及现状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视觉传播;南昌城市形象;
  一、城市公共艺术与视觉传播的交叉研究
  视觉传播就是以受众可以感知的视觉形式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是传播某种信息的过程却有多种途径改变视觉印象。公共艺术的视觉传播就是将公共艺术中的各种装置设施和构筑物作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传播方式。构成元素的语言,其核心特指由作品的形态、结构、色彩等展现出的外在内容进行信息传达。
  (一)用视觉传播概念理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可行性
  本研究中涉及的公共艺术与视觉传播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宏观层面 :公共艺术实体传递出信息,公众对此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的信息加工,形成对城市的印象;而公共艺术的观念又可以指导公众行为,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整个过程非常接近传播过程的要素,形成实体、形象和认知效果的互动循环过程,即视觉方式给人形成对该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并且造成的对该形象的评价结果给人的影响也最大。其次是微观层面:人与公共艺术及其周边环境的交流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具体认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美国建筑理论家阿斯·拉普卜特就曾经将公共景观看作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交流的一种渠道。在他看来,景观是人们行为的公共空间,向公众传播信息,信息形式和文化代码会以编码的形式展开。传播者对信息的编码使得信息的构成有时是不等同于传播者的预设的,传播内容还会被细分,可以认为是设计者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的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对美的感受等等,甚至其他丰富内容;传播媒介指的就是经过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包括附加部分;传播的效果就是指对公共艺术视觉形式最终的传播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这一切和城市公共艺术的信息传播非常相似。因此,从视觉传播过程的上述两个层面理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是可行的。
  (二)视觉传播在实际的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介入
  分析城市的公共场所艺术形式,其传播现象比比皆是。一般讲,公共场所的艺术形式也被称为公共视觉形象,是以地景、壁画、环境雕塑、光的艺术、动力艺术、各种媒介为主体的视觉艺术品并和周围道路、连续建筑的外轮廓线、绿化、光影等附加物共同构成。它是艺术家表现作品主题与传达信息的一种媒介符号,同时公众又唯有通过这种形象的外在解读出作品的文化意义内涵。
  二、基于南昌城市形象的公共艺术发展
  寓意“昌在南疆,南方昌盛”的南昌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约97年的近代都市史,是着名的豫章故郡,是历代郡、府、洲治所在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蕴含悠久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自公元前202,刘邦派大将灌婴“渡江定郡”以来南昌城市建设便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筑城建房,修路架桥,置坊设市,围圩治水,植树造园,唐初始建滕王阁,宋代砌筑豫章沟,明代“三湖九津”排水系统,使得远古的荒蛮腹地逐渐成为江南名城,更吸引了无数历代明贤。在近代,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一起义的发生地,使得南昌这座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红色革命文化名城被赋予了“人民军队诞生地”、“军旗升起的地方”、“红色文化摇篮”的英雄城称号。
  在文化古城向现代都市转变的曲折过程中,南昌城市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从1945年到1966年,现代大工业计划体系的建立影响了南昌城市工业化发展。南昌市总体规划草案沿着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轨迹前进形成了南昌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分区形象。工业厂区,沥青钢筋混凝土八一大道、人民公园和体育馆、市中心人民广场奠定了南昌市城区的基本形象。在市政建设方面,沟通赣江两岸交通的永久性公路大桥设施中正木桥(1949年更名为八一大桥)于1955年被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可以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在公众服务领域首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的诞生。南昌大型公共艺术的创建基本成为政治运动、纪念性事件以及普遍意识形态活动固化的缩影。比如坐落于江西省展览馆(旧址,原称:毛泽东思想万岁馆)大门两侧的群雕《全国人民大团结》、《亚非拉人民大团结》(1968年建成、1978年拆除);坐落于南昌市人民公园的少先队员(1963年落成)为代表的作品激发与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的主人翁自豪感和公众开拓社会历史进程的使命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81~2000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受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影响,南昌城市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期,新型城市文化逐渐形成,修复了历史文脉并恢复了创造力,重建扩建滕王阁、八大山人书画陈列馆,美化沿江大道,开发梅岭,建设青山湖风景区,城市形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此时南昌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在对红色革命纪念意义、教化功能的推广上,比如1977—1979年落成45.5米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雕塑(2002-2004年期间重新修缮至53.5米);1957-1990年期间三次重塑的红军雕塑(坐落于革命烈士纪念堂入口);1989年坐落在南昌市第二中学老校区的《三人行》雕塑。
  2003年以来,南昌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富民强市”及南昌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把南昌建设成经济开放活力、文化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安定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动感(原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 帆文摘:基于南昌城市形象的公共艺术建设现状的分析反思)都会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1998~2010年)南昌城市总体规划》先后启动建设了绳金塔、抚河等10个公园,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6个风景区以及街头绿地;开发新城区打造一江两岸产业带,改造老城区;加强保护革命旧址、文化遗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完善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这样的工作思路使得南昌形成了以新旧城区、革命旧址、文化古迹、风景区、街区、绿化带、公园共同组成的城市空间,为南昌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载体,南昌公共艺术的主题和种类也得以扩展,在这个时期南昌建成了红谷滩新城区及秋水广场,并改造了老城区的八一广场,对胜利路、翠花街历史街区也进行了改建。2003年不锈钢喷漆雕塑“崛起”屹立在南昌红谷滩新城行政中心;2004年,纪念八一精神的八块军史铸铜浮雕落成于南昌八一广场,再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钢铁长城的英雄形象,2009年南昌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紧接着的《(2003~2020年)南昌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使得南昌城市空间依据持续扩展,兴建绿地广场、商贸、休闲等功能性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5年南昌一江两岸建筑灯光秀获颁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同年南昌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在新的“十三五”规划指引下南昌将会步入“跨江临湖、揽山入城”的城市新局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