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一个没有简单答案的问题

日期:2018-07-17 02:31:53 浏览次数: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js/xxjs201408/xxjs20140805-1-l.jpg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细胞,搞好常规教研工作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善与提高。同时,教研工作也是促进学科教学升级的最基本手段,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基本方法。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抓课堂研究与集体备课两个方面来实现上述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常规教研课的反思与改进
  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在课堂上去体现,观察并研究课堂是最基本的教研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常见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示范课、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学科赛课、推门课、说课、微课、慕课、光盘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不同形式。这类活动其实质是非自然、非独立以及指向不太明确的。结果是大面积效果不明显,老师们也不满意。以大家津津乐道的“推门课”为例,它体现了一定的自然性,常被采用。但授课者不知道观课人希望看见什幺,而观课人也不知道授课人会讲什幺,自己需要观察什幺。听、授课双方均处于一种“盲态”,在这样的“盲态”下,互动基础极大地被削弱,双方交流困难,何谈研究呢?同时,它还会影响正常的学教活动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教活动开展,最终沦陷为服务于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广受诟病。
  课堂是师生学教的场合,是师生在学教中一系列复杂的互动活动。课堂观察有四个观察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一百多个问题(华东师大崔允 教授语),如此复杂的课堂教学让人在盲态下如何有效实施?至于那些为打造某人或某校的研讨课完全是一种走秀,没有任何价值。那幺如何在传统的课堂研究与观察上改进,进而提高其有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实践,我们采用了“说课→找关注点→观察课堂→评课→形成共识→广泛实践与运用”的模式,收效较好。方法如下:
  1. 说课
  要求授课者解读学材、分析学情、设置目标,然后说课。说课限制在目标设置与目标达成的重要过程与方法上,实现目标聚焦。
  2. 找观察点
  教师们依据说课讨论观察点,达成一致意见。
  3. 依据观察点听课并记录。
  4. 课后依照课堂观察记录议课、评课。
  发展性评课要求老师必须指出改进的方法。
  5. 总结评课,形成专题化研究方向。
  6. 达成共识,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初期,我们发现老师不会说课,内容繁、杂、乱。但通过目标聚焦与目标达成,老师们教学目标意识强化了,解(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一个没有简单答案的问题)决了教什幺、怎幺教的问题。在讨论观察点时,发现老师不善于总结归纳,导致观察点多而乱,但通过示范与实时指导,很快就能达成共识。在议、评课环节,老师们常会跑题,但通过严格按观察点议、评课,老师们逐渐很专业了。
  完善、提高集体备课效能
  集体备课是常规教研的另一种常态形式,通常有“四定”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等)。实践中我们发现都变成了独角戏,出现劳苦不均、少数人勤快多数人偷懒现象,难以采纳集体智慧,又极大地抹杀教师个性的发挥。怎样做到既尊重个性,又能集思广益呢?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在原“四定” 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提高,将集体备课的程序调整为:解读教材→确定目标→个性化备课→检测与评价四步曲。
  1. 解读教材
  分组、分类组织教师解读教材,变个人行为为集体行为。既考虑实践需要,又结合个人能力与个性。实践中发现老师在教材解读过程中口味不一,方法各异,各有道理。有的教师侧重于解读教材的语言知识,而有的侧重于解读教材的语言技能。老教师侧重于语法和语言知识教学的解读,年轻人喜欢解读教学活动或文化知识。一些教师喜欢谈论精读教学,另一些更关注泛读形式。如果用以前的办法,就会出现扬此抑彼,而且讨论费时,久拖难决。现在用分组、分类的办法就能做到集思广益。解读过程变成自由、开放的,也能形成学校、学科、备课组的个性与特色。
  2. 确定目标
  在不计分层教学的前提下,目标应该是统一的。我们只要确定好目标设置的基本要求,统一目标是可行的。传统的目标设置基本上是基于教材本位的,内容多,观点不一。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提出了基于话题本位的目标设置,这就给目标确定了合理的范围,避免了目标制定的随意性,实现了统一要求。
  3. 教学设计
  我们改变了传统僵硬、死板的统一教学设计和学习材料使用的做法。将此任务回归给教师个体,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尴尬窘态,又尊重个了性、保护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授班级的实际,修订目标,选择方法。这样也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
  但考虑到老师风格各异、年龄不同、水平差别,喜好差异,兼顾学科整体发展与提升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微课活动,以弥补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人人上微课,用5至8分钟时间依据目标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过程、方法和材料进行现场交流,收效甚好。
  4. 检测与评价
  目标达成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根据教学目标的三性特点(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集体备课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依据预设目标研讨评价。就测试内容、测试结构、测试形式等形成共识,按序指派人员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测试材料。通过统一测试来检测并保证大面积教学质量的落实。
  我们在集体备课上走的是一条抓两头(目标设置、目标测试)促中间(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路子。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实现了学科高考成绩在同一地区连续五年第一,也培养了许多骨干教师。他们中一些人还成为了省、市两级学科课改培训专家。教研工作群体性强,交流互动多,但我们也看到教研工作中的个体性参与特征,不同的老师、备课组、学校和地区是教研工作丰富的资源。在新课程的征程上,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现象会出现,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只有做了,才能做好,只要做好就能看见曙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教基[2001]17号.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沈毅,崔允.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钟启泉,崔允.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Scrivener, J. (2005). Learning Teaching.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n.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