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日期:2018-06-15 20:05:44 浏览次数: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yjo/jyjo201612/jyjo2016129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yjo/jyjo201612/jyjo2016129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yjo/jyjo201612/jyjo20161296-1-l.jpg
  【摘 要】目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按投入主体划分包括政府工程型、企业促进型、学校教育型、合作组织型、科技示范型等模式。影响教育培训模式运行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培训内容、培训投入、培训机制和培训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五种教育培训模式的运行绩效进行排序,分析企业促进型是基于培训绩效准则下最佳的培训模式。
  【关键词】职业农民 教育培训 模式 层次分析法
  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运用,而技术的实施与运用需要依靠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因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方面在于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这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培训投入不足、职业农民参加培训意愿不强、培训绩效较低等问题。其中培训绩效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培训投入资金没有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教育作为农村人力资源提升的主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在特定条件下,政府、学校、行业组织甚至农民自身都可能成为组织培训的主体。因此,立足区域经济和文化资源条件,以江苏为例,职业农民培训在江苏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江苏农业正处于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转变的关键阶段,需要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立足区域特色选择合适的教育培训模式是提高职业农民培训绩效的关键。
  一、职业农民教育模式的类型和特点
  目前,学术界从基本模式视角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观点。根据教育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既能给个人带来收益,还能推进农村社会发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模式。按培训投入主体划分,现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可分为:政府工程型、学校教育型、企业促进型、合作组织型和科技示范型。
  (一)政府工程型
  该模式表现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项目工程形式作为抓手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这种模式由政府投入培训经费,自上而下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因面向各类职业农民,培训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培训内容较为齐全,既包括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又注重创业能力、文化素质和安全知识等综合素质培训,如已实施的“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政府推进的项目工程式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得政府在资源调配、人员安排、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参加培训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保障力度较强、覆盖面较广,促进区域内产业发展增加职业农民收入。但此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监管难度较大,培训效果无法保障,且政府层面推进过程中对区域差异无法细分和定位,容易造成一刀切格局,影响部分地区职业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进而影响培训的绩效。
  (二)学校教育型
  该模式主要指高等院校和中高职院校组织实施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具体的学习形式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主要面向农业领域科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干部、农业经营者和农村精英等。学校教育以提高职业农民整体素质为目的,课程设置全面多样,师资力量雄厚,且可通过远程教育等灵活的方式进行培训,满足了职业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但职业教育形式的学校教育周期较长、学习深度不足、教育成果转化见效较慢且重视学历的获取忽略技能的提升,与社会实践相距较远,现实中涉农型职业院校发展举步维艰。这些都影响职业农民参加学校教育型培训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形式的学校教育针对职业农民是以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协作为目的。但缺乏系统全面的农业产业化协作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更新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培训效果欠佳。
  (三)企业促进型
  该模式需要依托农业企业,对企业专业化生产或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员实施培训。“公司+农户”是培训主要形式。培训主体是龙头企业,培训对象主要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在龙头企业就业的职业农民,培训内容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或企业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经营管理能力。贝克尔曾指出,培训会增加现期的支出,减少现期的收益。但是,如果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未来的收益,或者大幅度地降低未来的支出,企业就乐于提供这种培训。有效的员工培训能为企业创造丰硕的效益。因此,企业组织的培训针对性较强,也正因有明确的目的也大大缩小了培训的范围。同时,企业培训投入规模不及政府投入,导致普及性不强,在逐利过程中这种模式培训效果虽好但推广难度较大。
  (四)合作组织型
  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合作组织型指由当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农民协会等牵头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该模式根据农民生产实际,围绕农业实用技术使用、新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食品安全、市场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适时培训,与职业农民生产生活相适应(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激发参加培训积极性。但合作组织推进型的培训重视短期收益,培训范围较窄,同时需要收取一定的培训经费。随着合作社的壮大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对职业农民的培训需坚持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培训范围也需不断拓展,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紧密围绕农民的培训需求意愿提供有效的培训。
  (五)科技示范型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意识超前、具有领导才能的农村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个人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自身的示范辐射影响培训其他职业农民。科技示范型模式通过培养发掘农村能人,或引进优秀人才成为科技示范户,再通过他们创办农业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由于地缘和亲缘,农民对科技示范户有着天然的信赖,社会认同度较高。在投入资金和费用方面,除示范户投资外,政府部门给予大量的支持,因此,单个农户花费的学习成本较低。但正由于现期成本低,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后期过程中农民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传统的风险型农民面对高风险生产经营项目,导致参与积极性下降,影响培训模式的运作绩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