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文言文阅读之:议论文

日期:2018-07-17 02:48:11 浏览次数:

  【解题钥匙】
  议论类文言文都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为主要内容,都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都以解疑释惑、消除疑虑为主要目的。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各种古代散文体式纷纷登场,如“说”“原”等都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过。今后这类文章还有增加的趋势,考生要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未雨绸缪,加强对各种文体的阅读训练,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一、关注文体标志,明确阅读指向
  1.“论”一般都从正面立论,阅读这类文言文时,考生要把重点放在找中心论点、梳理主要的论据上。如阅读《过秦论》时就要先通读全文,找到表明作者主要的观点的句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按历史线索梳理秦由兴到亡的主要历史事实,体会史论文论据充分,气势充沛的特点。
  2.读“说”则要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的手法和技巧上,体会文章内容的丰富和手法的多变。如阅读《捕蛇者说》就要重点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描绘社会现实,通过层层推进突出主题的手法。
  3.读“辩”首先要明确驳论点,然后分析其辨析真伪的手法。如阅读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就要先找出作者树立的靶子:成王以桐叶封弟,周公促成其事,然后分析作者论述天子不可戏言之谬的方法。
  4.读“原”则要抓住事物的本源,然后看作者是如何进行探究的。如阅读欧阳修的《原弊》就要先搞清楚“弊政”的根源是统治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然后再去梳理探究其推论的思路和方法。
  5.读“书信”首先要先读懂写作背景,明确书信的对象,然后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作者的写信目的,最后还得分析作者的褒贬与情理的表达等。
  6.读“赠序”首先要明确文章因何立论,阐明了哪些观点。赠序的写作对象具有特定性,阅读赠序,考生要明确受赠对象及其身份,辨明赠者和受赠者之间的关系,辨明赠序的类型,这样便于把握文意,掌握主旨。
  7.读“奏议”要注意把握其结构,古代奏议有上书谏议、指陈时弊、规劝帝王等内容,但一般来说,奏议都是一事一议。奏议用于向皇帝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答复询问,所以所有的信息都一目了然,基本上按照“条陈事项——提出明确的论点——举事例论证”的结构行文。
  二、辨析表述语言,锁定中心论点
  这几种文体都是论说文,都有中心论点,但不同的文章,中心论点呈现的方式不同。阅读时,考生要从文句中区分出表述观点的句子,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中心论点。如《师说》一文中表述师之职责、从师原因、从师标准、从师必要、从师榜样等的句子都是观点性的句子,但都受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的统摄,所以该句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三、抓住论证思路,梳理主要论据
  除了中规中矩的论,其余几种体式都比较灵活自由,有杂文、随笔的特点,所以考生要学会梳理二级信息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一级信息),紧紧抓住文章的论证思路,分类梳理论据。如阅读《师说》一文,考生只要抓住“先立后破,破后再合”的行文思路,就能梳理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第一自然段从正面论述论据,第二自然段从反面举例,第三自然段从正面举例,第四自然段交代缘由。
  四、调动阅读积累,品析论辩艺术
  考生在阅读议论文时要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知识,对句意及文意进行准确的归纳或判断。一般来说,议论类文言

文言文阅读之:议论文

文的论证手法多为归谬法、比喻法、类比法。如读欧阳修的《纵囚论》最后一个自然段:“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考生可以联系归谬法的论证思路,识别这种论证手法,从而进行文意的疏通、信息的筛选、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选自《逊志斋集》)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其虑之未周欤(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罚,引申为灭亡)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通“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