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公共知识 >

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日期:2018-07-19 10:42:29 浏览次数:

  【摘要】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分析学情开始.只有教师掌握了学情,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才能真正给学生学习主动性.本文主要谈一谈怎样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认知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分析学情开始.只有教师掌握了学情,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才能真正给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学生的认知经验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等方面.
  (一)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确立了教育的生活起源说.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一些相对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设计要以现实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自主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
  课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做手工和游戏中,已经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也积累了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
  [教学片断]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积木,请拿出一个你喜欢的,向大家介绍.
  (生介绍各种立方体,其中“三棱柱”不要求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师:你能利用这些积木,画出哪些图形?(生画.)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你画的时候感受到它有什幺特点吗?
  如果学生缺少与所学新知识相关联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积累.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前,我想:学生一定能轻松地用100以内的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然而,在上课时我才发现: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对生活中的数缺少观察能力,竟然有一大部分不知道父母的年龄;另一方面,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好.我问“你们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后,一名学生说“100离99很近”,紧接着很多学生都说了类似的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们对生活中的数字还缺少数学的眼光.于是,我没有继续上新课,而是布置给学生两个任务:一是了解家人的年龄;二是找出身边的数字,第二天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上面两个任务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生活体验,更好地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的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起来,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信息更容易被教师捕捉,因为它们的发展轨迹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得很明显.通过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分析与判断,教师可以创设正迁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低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在认数和形象思维能力方面有了一些基础.
  课例:“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片断]
  再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明白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可以相加的道理,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45+30”“45+3”的区别在哪里,用计算器怎样拨珠,两个“3”应分别和哪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从而让学生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计算方法.
  二、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一)通过创新来刺激学生的内部认知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师会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活泼、生动,比如,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游戏教学情境等,不过,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如果长期用下去,学生们就会出现参与积极性的疲劳期,所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刺激学生认知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教学“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时,我告诉学生把本节数学课上的“标准表现”定为100分,如果哪名同学乱做小动作,发现一次扣十分,反之,正确回答一次问题加十分,最后,比一比,谁得分高.这节课上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思考问题也很积极;通过学生计算得分情况又练习了本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
  (二)向学生展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内容会因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有所变动,教师要能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摒弃,教师要能大胆地取舍.
  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一年级数学组确定把“认识人民币”作为研讨课题.上课前,教师们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各种人民币上的花纹要让学生说吗?“1分、2分、5分”的硬币还有让学生认识的必要吗?1角钱能换成几个2分的换

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币活动有意义吗?可以使用教材后面的假币来让学生操作吗?通过查找资料、请教教研员,我们得到了答案: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刷日期等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有的学生提到就让他简单说一说,观察人民币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上,“壹、贰、伍”可以让学生认识;虽然“1分、2分、5分”这样的硬币在生活中不太能用到了,但“1分”是人民币最基本的单位,这部分内容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巩固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积累换币经验,为后面自主探索不同的付钱方法做准备,所以,这个环节有意义;这节课不需要涉及人民币真假方面的内容,但是也不能使用教材后面的假币,因为真正的人民币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后,我们才形成此节课的教学设计;事实证明,我们的学情分析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金槐.怎样的教学设计更有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62-63.
  [2]魏瑞霞.借助活动经验自主认识图形——“认识图形(二)”教学实践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4(4):36-38.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