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政治课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日期:2018-06-16 10:13:45 浏览次数:

  “话语权”即控制课堂舆论的权力。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师生双方都应有自己的“话语权”。新课改后,教师应由传统教学中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和“引路人”,学生应从“被灌输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不应再成为课堂话语的唯一主宰者,学生话语权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应被突出。
  一、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话语权的缺失
  课堂的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中?教育双方都应有平等话语权,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找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高招”,让学生说得多,教师尽量说得少、说得精,感觉课堂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了。然而课堂的思维还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教师的话语不多但一锤定音、不容置疑,师生并没真正达到话语权的平等。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参与者的话语也就不存在课堂教学。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参与者的话语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参与者的主体性发挥。教师被社会赋予了教书育人的职责,被教育制度和文化赋予了规范学生的话语权,这意味着教师能对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参与者——学生的行为过程产生持续的影响。一堂政治课,学生正襟危坐:教师讲什幺,学生记什幺;教师问什幺,学生答什幺。
  若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预期就会得到表扬,反之则得到否定评价。虽然教师也允许学生提问或者发表意见,但教师总会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千方百计将学生的话语权控制在能够驾驭的范围内。这种话语权是不公平的,它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观把丰富多元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接受灌输的认知活动,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教师则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宰,师生之

政治课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间俨然形成了一种“控制——被控制”的关系,学生的话语权已无从谈起。
  二、政治课堂中学生话语权的获得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学生课堂话语权
  如果教学单纯强调学科知识的获得,无视教学的教育性和生活性,课堂就会充斥着学科性生硬话语,缺少精神话语的融合与沟通。知识应由学生积极建构而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知识只能是外在于学生的附着物。对话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方式,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开展积极的、民主的对话,共同探究和建构知识。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应是每一个学生。课堂话语权应还给学生,不管他们能否说出满意的答案,哪怕是错误的答案,都应鼓励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进行思考、积极参与。
  把话语权交回学生,并不意味教师授课任务的减少、变轻,而是教师授课难度的加大。当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也必须快速、及时、恰当地对学生展示出来的思考结果作出反应,也唯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才能与学生分享知识,交流情感;才能丰富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追求和谐活动交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双方共处于课堂双向互动的交流中,在课堂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的能力总是信任不够,生怕学生听不懂,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在讲授某些重点、难点时,教师讲得多、“满堂灌”,学生“话语”机会少,以致不少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下,学习能力被埋没。师生主体意识必须转变,消除教师话语霸权,给予学生话语权,促进师生间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真正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需要教师能够提前预设出不同程度与梯度的教学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每一位学生”。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黄博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