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品读”的策略

日期:2018-07-18 11:04:48 浏览次数:

   摘 要:说明文在生活中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的文体,说明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让说明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习惯和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思考、探究的问题。阐述了初中说明文的教学要从梯度设计入手,让学生深入文本,“读中品”,读出原味,“品中读”,读得趣味,“边读边品”,习得品位,从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的策略,领会说明文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品读;策略
   一、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选文比较陈旧,离学生生活远。
   (2)文本语言平实,内容平淡无趣。
   (3)教师缺乏思考,把阅读课堂变成文体知识讲解课等原因,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即使在公开课、观摩课中,也难觅说明文的身影。
   (4)“去语文化”“非语文化”突出,阅读教学平淡无味,整个说明文阅读教学呈现无效或低效状态。
   二、说明文阅读教学“品读”策略
   (一)梯度设计:挖掘说明文阅读的原味
   1.有度设置问题,提升阅读的层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是课堂品读重要的引领手段,它能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的着眼点在课文是怎幺表达的,而不是课文写了什幺?同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推进的梯度性,提炼教学主问题,用科学有序、逐层推进的教学主问题,从导入的浅层次感性问题,逐渐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性问题,最后深入到文章情感内涵的解析式问题。
   如,在教学《桥之美》和《中国石拱桥》这两篇说明文时,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都是“桥”,但是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大区别,请做具体的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归纳才能得出。
   2.深度触及情感,领会阅读的精神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有着作者的情感态度,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教学价值,能让学生领会到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作品中的科学精神“灌输”学生,教学就会出现“一言堂”,学生就会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依托于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基础,在读中品味说明文语言风格,在合作讨论中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和生动,有机地渗透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学生在自主品读感悟中自然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环节。
   (1)走近罗布泊:对比阅读中感知内容。
   阅读课

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品读”的策略

文,思考问题:①过去的罗布泊是什幺样子的?②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幺样子的?感受罗布泊的古往今来。
   (2)穿越罗布泊:探寻原因中激发情感。
   面对美丽罗布泊的消逝,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因人类,美丽的仙湖,消失了。
   (3)徘徊罗布泊:有情诵读中震撼心灵。
   配乐,有感情地进行个体、全体诵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着重读出“又”“也”等字,并谈谈你的感受。
   (4)走出罗布泊:痛定思痛中反思未来。
   细读细品,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共鸣。
   学生通过罗布泊前后景色的品读,见证沧桑—探究原因—震撼心灵—痛定反思,在品味语句、谈感受等活动中,学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树立起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品读语言:体味说明文阅读的趣味
   1.紧扣文体,品读中感受语言之味
   说明文语言的魅力,表现在科学、准确、简洁、生动等方面。这些独特的语言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句子品读咀嚼,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1)品读语言准确之美。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了“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这四个提示性词语,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让我们读起来思路非常清晰。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删、改、换等方法来体会语境中的表达作用,感受说明文的准确性。
   (2)品读语言生动之美。《桥之美》文中展现的4幅画面:乌镇苇丛上的石桥的疏朗,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的和谐,水天间的长桥的生命力,风雨桥的悠闲。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写活了个性,写出了灵性,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内容和表达上都领悟到美,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命力。
   (3)品读语言形象之美。为了把人们不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深奥的过程事理阐述清楚,作者多采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明。《看云识天气》中为了描摹“云”,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不仅清晰、形象地说明了各种云的特征,给人深刻印象,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2.适度创作,对比中体味语言之妙
   在说明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生硬地分析各种抽象的说明方法概念,只有善于挖掘文本中显性或隐性的比较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多向比较,通过对比赏读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和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1)适度修改比较阅读教师可以通过修改文本片段中的部分词句,借此和原稿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落日的幻觉》一文中“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这一段修改成:“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
   比较一下这段文字和书上的那段文字有什幺不同呢?通过修改文段和文本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生动形象的描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