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廖世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

日期:2018-07-17 10:18:51 浏览次数:

  关键词:名医经验;廖世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1.038
  中图分类号:R272.9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1-0115-02
  广州中医药大学廖世煌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和《金匮要略》教学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典理论和方药诊治内科杂病。兹总结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1 病因病机
  依据古代文献,溃疡性结肠炎与中医“肠澼”相类[1],又被称为“久痢”“休息痢”等。其病位主要在大肠和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肝郁湿热瘀阻为标。
  廖教授临床主张病证结合,认为治病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该病虽与肝、脾、肾相关,但脾胃应为发病的根本。《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外感湿热之邪、内伤饮食停滞等都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主升而胃主降,若升降失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力,则水湿内生。而湿性重浊黏滞,湿伏脾胃日久,则下注肠腑,水湿蕴久化热,湿热搏结于胃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气血瘀留,化腐成脓而为脓血便。到慢性发展期,出现反复泄泻不止,脾胃虚弱,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必累及肾阳亏虚。脾阳根于肾阳,二者在生
  理上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若火不生土,肾阳不足,导致脾胃运化输布无力,谷气下流,久泻久痢,使脾胃更虚。
  2 辨证论治
  廖教授强调临证应掌握:①抓主证,明兼证法;②综合分析法。
  本病急性发作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胃虚弱,中焦运化无力,湿热蕴结大肠,气血相搏,血败肉腐,热伤血络,肠道出血,故见腹泻、便下赤白、里急后重;气机不行,腑气不通,则腹胀痛。治以健脾助运、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法。
  慢性持续期多因久病及肾,临床以脾肾阳虚表现为主,兼见湿邪和肝郁血瘀等表现,多属虚实夹杂,气血同病。治以健脾益气、温阳补肾,佐以行气祛湿。而健脾祛湿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2014年8月30日初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便血等,行肠镜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改变,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但疗效不佳。近1周因工作压力大,症状加重。症见:腹隐痛,大便溏、每日3~4次、有脓液带鲜血,先血后便,里急后重,晨起易腹痛腹泻,消瘦乏力,急躁易怒,自觉口干、时有口黏,纳可,腰部怕冷,腰痛,舌尖红,苔黄厚、舌根剥苔、边有齿印,脉弦沉细滑。辨证为脾肾阳虚,湿热内蕴。法以清热祛
  湿、温补脾肾。处方:党参30 g,萆薢20 g,赤石脂30 g,麸炒白术15 g,白芍15 g,槐花炭15 g,茯苓30 g,当归10 g,豆蔻(后下)10 g,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补骨脂15 g,黄芩15 g,炙甘草6 g,冬瓜仁30 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9月13日二诊:诸症有所好转,大便每日1~3次、成形、脓液明显减少、鲜血较少,先血后便次数减少、黏液稍多,疲倦好转,时腹隐痛,急躁易怒,口干,时口黏,纳可,眠浅,腰部怕冷,舌尖红,苔白厚、舌根剥苔,脉弦细滑。上方去冬瓜仁,加救必应20 g、首乌藤30 g,继服14剂。
  2014年9月27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2次、成形质软、通畅、偶有黏液脓血,无口干口苦,纳可,急躁易紧张,眠浅,舌黯红,苔白腻,左脉弦滑、右脉细滑。上方加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炒酸枣仁20 g,继服14剂巩固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难消化之物。
  按:患者常年居住在广东,易感湿热之邪,加之因近期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令脾胃虚弱。《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运化无权则水湿内生,湿性重浊黏滞,久之易下趋大肠,蕴久化热,湿热互结,气血相搏,肠络腐败出血,化为黏液血便。脾胃虚弱,无力运化输布精微,水谷不化,湿热搏结,气滞络瘀,腑气不通,则中满腹痛;脾虚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疲倦乏力、腹泻、便溏及里急后重;脾虚湿热内蕴,故见口干口黏;脾胃虚弱,一时情志失调,急躁易怒,肝失疏泄条达,横逆犯脾,使脾胃益虚,故见泄泻加重。如《景岳全书·泄泻》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脾虚水湿停滞,病情迁延日久

廖世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

,脾病及肾,或素体肾阳亏虚,故见腰部怕冷、腰痛、五更泻等症状。
  本案患者病程较长,之前曾寻中医治疗,但未辨准其主要症结所在,故疗效不佳。该患者容易腹泻,平时有腹痛,又偏于晨起腹痛,这是脾肾阳虚的表现。前医多用益气健脾祛湿和补肾阳药,包括干姜等温热之药,但效果不佳,依然腹泻不止。为何?其辨证的关键点在于:①患者舌苔厚黄,舌质黯红不淡、边有齿印,这些都是湿邪化热内蕴的表现,但仍有脾虚。②患者大便溏、便有脓液带鲜血、先血后便、里急后重、消瘦乏力、口干口黏等为脾虚湿热内蕴表现,晨起易腹痛腹泻、腰部怕冷、腰痛等均为脾肾阳虚表现。其关键应抓住湿热环节,故以黄芩清热燥湿,救必应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行气止痛,加白芍敛阴和营止痛;因患者大便有黏液带脓血,故冬瓜仁和薏苡仁同用。且患者舌苔黄,说明湿邪已化热,湿热内蕴,络脉受伤,血腐成脓,故合用取其消痈化脓、清利湿热之意。王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湿淫所胜”句下注曰:“治湿之病,不下小便,非其法也。”《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曰:“小便者气化也,气通则痈脓结者可开,滞者可行,而大便必泄污秽脓血,肠痈可已矣。”故廖教授用薏苡仁下气排脓、化湿利小便,亦助冬瓜仁之功。方用赤石脂主要在于收敛止血养肝和保护胃肠黏膜,有涩肠止泻作用。方用槐花炭,取清热利湿作用。为何用槐花炭而不用槐花?因患者大便次数多且带脓血,故用槐花炭凉血清热祛湿、止血收敛。《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载:“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其关键是抓住湿邪化热的病机,故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方用补骨脂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豆蔻芳香化湿、涩肠止泻,温中行气醒脾。另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取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效。萆薢长于分清泌浊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与白芍相使为用,增加缓急止痛之效。
  二诊时,诸症好转,舌尖红、苔白厚等湿热之邪已泄大半。但大便黏液稍多,时腹隐痛,急躁易怒,口干,时口黏,眠浅,说明脾虚湿热内蕴、肝气乘脾的表现仍存在。因其所治病证已明显好转,故原方去冬瓜仁,加救必应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行气止痛,首乌藤养血安神柔肝,气行则湿化,湿去则热无所存。
  三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成形通畅,脾运得复。舌黯红、苔白腻,说明仍有湿邪停滞,且有急躁易紧张、眠差等肝阴虚症状。效不更方,以上方加龙骨、牡蛎、炒酸枣仁养血安神、平肝潜阳。全方健脾益气、清热祛湿、温补脾肾,病证相符,故终获效。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肠澼(溃疡性结肠炎)的古代文献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4.
  (收稿日期:2014-10-06;编辑:梅智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