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手机短信诈骗的性质认定及治理对策探析

日期:2018-07-16 10:27:40 浏览次数:

  【摘 要】手机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通信设备,随着近年来短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来进行诈骗,这种诈骗行为不仅造成了人们财产方面的损失,最重要的是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短信诈骗的受害者,所以人们有必要预防手机短信诈骗,政府部门也应严厉打击这种犯罪行为,通信企业也应建立起完善的手机号码实名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杜绝手机诈骗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手机;短信诈骗;经济秩序;打击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短信业务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现在时有发生,造成了人们重大的经济损失,如在2005年11月一个月时间中,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受理到关于手机短信诈骗举报的案例高达72000多起,这足以看出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在我国极多,特别是在2008年经过了汶川地震,全国各地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汶川地震事件进行手机短信诈骗,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就相继的查处很多不法分子以救灾捐款、冒充红十字会、基金会等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针对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这个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机短信诈骗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就从这一出发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手机短信诈骗的特征和性质
  在法律定义上,手机短信诈骗就是以非法占有它们财物

手机短信诈骗的性质认定及治理对策探析

为目的,向人们发送虚假或者隐瞒真相的短信,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手机短信诈骗是将现代的通信技术和传统诈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诈骗行为,虽然和传统诈骗相比,可以不与被害人进行见面,但是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差别。手机短信诈骗具有以下的几种特点:一是犯罪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制造虚假或不真实的信息来进行诈骗,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人们发送短信,通过短信群发软件群发信息等。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绝大部分的手机诈骗案件不法分子都基本上是通过电脑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短信群发器来进行大规模的群发短信,短信的内容种类数不胜数,都普遍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和诱惑性,比较常见的如彩票中奖、商场活动中奖、低价转让等等;二是手机短信诈骗隐蔽性强,在传统诈骗中,不法分子需要同被害人进行见面沟通,而手机短信诈骗则不需要,在诈骗过程中,被害人无法了解到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等被害人的基本信息,这给公安机关的破案带来了难度,再者不法分子利用的手机号码是不记名或者利用虚假身份证进行注册的,接受汇款或转账的银行账户也是利用虚假信息办理的,一旦被害人上当则无法及时的追查到犯罪嫌疑人,可见隐蔽性极强;三是手机短信诈骗通常都为团伙作案,手机短信诈骗可一人进行诈骗,也可多人进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团伙作案占了绝大多数,团伙内部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有的负责群发短信、有的负责取款、有的负责望风等等,每个诈骗步骤策划明确,流程严密;四是涉案范围大,影响较为恶劣,手机短信诈骗通过群发虚假短信,不分区域和时间,受骗人员数量全国各地均有,涉案面积极广,不仅给人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是社会经济秩序和通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治理手机短信诈骗的措施
  (一)通讯服务商加强手机短信的监管
  任何手机短信都必须通过通讯服务商的网关进行发送才能到达用户手里,如电信运营商对服务的所有客户的手机短信进行有效监控,这可以在源头上有效的控制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所以应该从法律的角度赋予电信运营商对手机短信监控的职责,从法律法规中去规范监控的职责、流程及其他行为,电信运营商也应积极落实相关规定中的任务,并积极的引进新的监控设备,不断完善整个监控系统,有理有据的对短信进行监测和过滤。
  (二)推行实名制手机号码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从立法的角度上去确立实名制手机号码,从法律上强制规定电信运营商及代理商在销售手机号码时必须要求审核购买者的身份信息,并将购买者的身份信息录入到手机号码中,对于目前社会中的非实名手机号码,应通知持卡人到相关部分进行登记,如果在规定时间中还不进行登记的人员予以停机处理,如果在实名制中出现了短信诈骗,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的实名制迅速的确定发送者的身份,以便及时抓获嫌疑人。
  (三)加大对手机短信诈骗的打击力度
  公安机关加大对手机短信诈骗的打击力度是有效遏制这一事件,公安机关可以建立一个快速举报的网站和电话平台,并将举报的电话和网站推广出去,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张贴一些关于手机短信诈骗的预防知识和手机短信诈骗的特征的海报,提高人们防范意识的同时开辟线索的来源。公安机关加大手机短信诈骗的查处力度,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打击,从心理上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从而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几率。
  三、结语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然而有的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们手机普及这一特点对广大群众实施短信诈骗,为了有效的减少这类案件发生的几率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努力,从手机用户、通信企业、政府部门、公安机关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人们群众的防范意识,从而让手机短信诈骗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 陈永峰.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防控难点及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理论与实践),2006,16(2).
  [2] 吴照美.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讯问要领[J].辽宁警专学报,2010(3).
  [3] 杨述新,刘建强.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特点与技术防范措施探讨[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2(2).
  [4] 武珊珊.论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类型和特点[J].商场现代化,2008(12).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