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时事申论 >

新课标下如何教说明文

日期:2018-07-17 10:50:11 浏览次数:

  一、探究作者科学的思想方法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说明文特别是一些科普文章中都体现着科学的思想方法。
  以《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为例。在《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中,作者开篇写道:“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正是用这一观点来论证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此可以看出,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求存在的联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思维品质,是值得每个师生倡导、学习的。
  说明文中所体现出(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新课标下如何教说明文)来的作者的逻辑思维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大自然的语言》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采用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说明顺序。作者的逻辑思维品质反映在文章中,使得行文思路清晰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此类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挖掘作品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材中所选的说明文,无论是典型的说明文,还是科学小品文,都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可以对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说“屏”》的教学为例。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尽可能增强课文的张力,注意对课本资源的充分挖掘,“文气”十足地教,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最真切的感受和认识:1以诗句导入课题,感知“屏”的诗情画意;2.听配乐朗读或看屏风精品画面,感受屏文化的内涵;3.自主学习,把握文中信息,积累有关“屏”的知识;4.多朗读,品味优雅而得体的语言,感受作者观察生活的热情,领会课文中丰富的情韵;5.拓展并迁移,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事物浓缩、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教学,可以引领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三、学科巧融合,共悟文章的科学之美
  
  首先,扬各学科教师之长,以补语文教师之短。我们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思维定势,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请进语文课堂,并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利用综合资源学习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将它们有效吸收并纳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利用综合资源学习语文。通过这种跨学科学习,学生既扩大了视野,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向课外延伸拓展
  
  依据教材设计的弹性原则,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既用好、用足教材,又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以《向沙漠进军》为例,我们按“大语文教育”思想的要求,制定了三维目标:学科教学目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目标、情感感染目标、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上分三部分一语文环境(出黑板报:“生态环境”专刊)、课堂教学(与地理知识巧妙结合)、实践活动(上网阅读沙尘暴专集、生态环境论坛等)。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