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时事申论 >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日期:2018-07-16 10:48:10 浏览次数:

  在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保定市的脱贫任务艰巨,产业扶贫是时代背景下的出路。本文认为保定市农业产业发展收到制约、产业扶贫缺乏系统规划、政府角色过重是当前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文章简析了易县产业扶贫的成功模式,进而对保定今后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路径探析。
  一、前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保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保定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把“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保定的发展定位。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保定要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要素外溢,把保定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京津冀新的增长极。
  但是保定和京津的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得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三大贫困片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河北省贫困问题比较显着的地区。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河北省4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保定占4个,全市有8个县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个县纳入省级扶贫重点开发县。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瓶颈,也成为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明显短板。精准扶贫是当前国家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机制。保定将2016年确定为精准扶贫攻坚年,部署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启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定市很多县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并且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如满城的草莓、望都的辣酱、顺平的错季蔬菜、易县的杂粮、涞水的观光旅游业等。深厚的产业基础为保定精准扶贫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二、保定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难点
  (一)缺乏系统的产业扶贫规划
  今年来,各地都陆续制定了产业扶贫方面的规划,但是有的规划片面强调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而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不免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有的过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没有考虑远期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市场风险;有的规划未处理好相关参与方的利益联系,使得产业扶贫的最大收益方为龙头企业而不是贫困户;有的规划没有做好后续的规划制定,使得扶贫产业项目难以落到实处。
  (二)农业产业发展收到制约
  产业扶贫是脱贫工作的内生机制,保定市具有较为深厚的产业基础,但是众多因素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是人才匮乏。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缺少高素质、有实力的致富带头人。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目前许多农村土地还没有确权,由于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造成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混乱、惠农补贴措施不配套。三是农业规模经营融资难。农业项目融资成本偏高、小额信贷手续复杂、农村生产经营风险高等原因,使融资难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中最突出的问题。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也是制约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五是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引擎,整体势力偏弱,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三)产业扶贫工作中政府行政主导过强
  产业扶贫应当是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贫困户等行动主体结成关系平等的主体,协同合作。但是在实际的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是具体产业扶贫规划的制定者和实施推动者,掌握着大量的扶贫资金,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权利很小,甚至为零,因此对政府形成了巨大的依赖。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扶贫资金的“寻租”和“经营获取”的现象,行政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产业扶贫成功案例简析——易县产业扶贫
  作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易县通过产业扶贫在2015年成功实现了全县56800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第一, “特色产业+合作社”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易县结合贫困村的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农业种植、花卉养殖、家禽养殖等产业。并以“合作社”模式聚集脱贫资金和人力资本。所谓的“合作社模式”,就是让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成立专业的农民合作社,实行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入社农民可以依靠入股要素拿到流转金、分红和工资,唤起了贫困户脱贫的激情。
  第二,产业片区成为扶贫引擎。易县依据各地实际状况精心规划了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良岗蜜蜂产业片区、梁各庄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易水湖生态旅游产业片区、狼牙山红色旅游产业片区等特色扶贫产业片区,提升产业片区建设的精准度,而这些特色片区也在各个区域发挥着“扶贫引擎”的作用。 针对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易县制定了《支持香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农户每棒香菇0.4元的补贴和每平米10元的大棚补贴,还有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补助,并充分保障香菇种植所需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30多个村、1800多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精准谋划、精准建设、精准保障,特色产业片区建设的精准度保证了易县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大大加速了易县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农业产业扶贫路径研究
  保定要确保2016年1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3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良好开局。到2017年底,将确保贫困人口基本脱贫,2018年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艰巨,因此要探索科学系统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一)科学规划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作,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的此项工作更加庞大和复杂,必须有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要强调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因地制宜。保定市地域宽广,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制定规划是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二是各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与当地的“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帮扶资源有效整合。三要强调长远发展。围绕扶贫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生产能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长期稳定受益。
  (二)推行“一乡一业”。要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注重创新发展,实施精品战略,切实打牢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扶贫要树立精准的理念,选择正(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确事宜的扶贫载体。一是要突出特色。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选取能最大限度联系贫苦户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特色赢取市场竞争力,获得增收。第二,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第三,关注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可有效解决农户资金短缺、技术匮乏,产业规模扩大等问题。保定市绿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市扶贫办认定阜平县恒泰水貂养殖有限公司等60家企业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9个贫困县认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56家。这些企业涉及农林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与贫困户增收联系紧密的六大行业,带动覆盖810个贫困村,贫困群众20多万人。市县扶贫部门应当将通过给予龙头企业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安排专项土地指标、帮助培训用工、组织贫困户用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等扶持措施,帮助其做大做强,加强引导和规范,切实发挥其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四)推进科技创新。保定的贫困县域大多位于山区,制约产业扶贫的因素众多,为了实现保定市的脱贫目标,助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发展综合的农业的科技体系,提高特色种养技术和农业监测预警,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开发贫困农户的智力,强调科教兴农,再次要做好农产品检测预警技术服务,为农产品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和正确的市场信息,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性和商品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