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的群众路线机制研究

日期:2018-07-17 02:42:25 浏览次数:

  摘 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单位均开展了为期一年左右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难题。本文以社会价值观为战略视角,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外文化研究的成果中提取思想源,揭示新时期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深刻分析群众路线机制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以期顺利实现执政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群众路线;主体价值观;长效机制;执政党建设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及特点
  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原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 帆文摘: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的群众路线机制研究)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深刻理解其含义,应把握:内容上群众观点与领导工作方法的统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最基本的群众观点,表明我们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式上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走群众路线,就是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转化为“群众——领导——群众”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过程,体现了实践中的群众路线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实施上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一切为了群众”,着重体现了我党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带着深厚情谊为群众工作,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依靠群众”突出的是手段,我党以民为本,因民而兴,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向群众学习,遇到事情时都与群众商量,愿意接近群众,能够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体现了群众路线在实施上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群众路线的特点具有群众主体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坚持和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前提;干群交融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历史创造性,群众路线区别于其他一般领导工作方法之处,就在于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认识论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基础与灵魂。
  二、群众路线机制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
  机制是一种能够维持相关制度正常运转的制度,它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构建群众路线机制,必须首先明确内在运行的机理——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才能进而探讨如何贯彻群众路线、如何发挥群众路线作用的方式。
  首先,以历史“剧作者”为思想源,发挥群众主观能动作用。人类的灿烂文化得益于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大量的建筑、雕刻艺术、文物等精神文化产品均是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加以创造,许多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也是在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总结中提炼出来的,或根据群众实践需要所产生和检验。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剧作者”思想源的价值,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于形成科学理论和正确决策的价值。其次,以“社会的人”为价值尺度,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效能。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社会实践对于人们指导改造世界的重要价值。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主体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人的存在方式,广大劳动人民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再次,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强化为民服务,社会历史是由若干的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创造和累积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他们谈论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三、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依然存在
  在有效的255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是否存在”的认识中,有69%调查对象表示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广泛存在,15%认为是很少存在,6%的认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优良传统不存在,10%则表示不清楚其是否还依然存在。根据数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和看家本领,作为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依然存在,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始终强调并坚持群众路线。
  四、基于当代主体价值观的群众路线机制构建策略
  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为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领导干部必须千方百计地做好民生改善与保障工作。改善民生,首先要知冷知暖,对得起百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要时时刻刻都把群众放在心上,对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事必躬亲,要实实在在的解决人民最关注、最实际、呼声最高的利益问题。要积极向群众靠拢,与人民心心相印,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解决问题,满腔热情的为人民服务。对待农村空巢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体贴,对待留守儿童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怀备至,对待弱势群体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关心。行动上要走入群众,走出机关,多做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为人民服务,从字面上看,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不是什幺难懂高深的专业理论,但从这简单朴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我党对人民的深情与责任。
  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都迫切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肯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群众路线没有过时,全党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作者简介:
  辛艳,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