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浅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多维解读法

日期:2018-06-16 10:13:48 浏览次数: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肩负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就显得尤其迫切。在“文学圈圈法”的基础上,将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而提出的多维解读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其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多维解读;研究;阅读能力;提高
  多元智能的理论告诉我们:“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而外,几乎在所有人身上,都是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者产生各式各样的、专业的和业余的文化产品。”所以,人是数种智能的集合体,既然人身上有多种的智能,那幺运用在阅读上的智能也不止一种。因此,提出“多维阅读”,就是让人的多种智能运用在阅读上,运用人不同的智能去关照文本,去完成阅读的任务。多维阅读的“维”就是角度,就是不同的智能,对应的是人的多元智能。这样,人的多元智能在阅读中得到释放和培育,反过来,促进了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它能够提供一些模式或者策略运用在语文阅读教

浅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多维解读法

学中,多维解读法得研究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材料)和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供更多的的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提高孩子课内外阅读的兴趣。
  多维解读法,就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再分角色对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解读的行为。多维解读目前包括六个角色:主持人、文本解读人、词句解读人、图解人、联想人、综述人。这里所指的维是一个概数,而不是一个定数,它可以根据文章、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着名心理学家冯忠良指出: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经验的接受性;经验的传递不同于物质的传递:经验的接受必须经由接受主体对经验的一系列变质、变形的处理变换才能进行。这种处理变换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就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多维阅读教学法注重学生阅读活动的主动建构,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
  一、多维解读法的产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素养”作出如下阐释:“语文学科应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并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现代生活必需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语文学科还应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读、写、交流等活动提高自身积累、发展思维、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担负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高学生读、写、交流等能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就显得尤其迫切。上世纪末,美国芝加哥的一群教师,开始将文学圈圈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中小学课堂上,引发了“文学圈圈教学法”的诞生。所谓文学圈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小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其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审美能力,并把基于个人经历产生的感悟和观点带入小组活动中。”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欣赏同一篇文学作品,以学生的读后感为指导进行深入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作品里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作者的构思以及读者的个人体会,并将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价带入学生阅读、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指向文本表达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当下阅读教学的共识。1994年,哈维.丹尼尔斯的《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里的声音与选择》,也使“文学圈”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走向阅读教学的实践领域。在文学圈圈法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我们将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运用综合实践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多维解读法。
  二、多维解读法的实施
  1.进行分组。美国着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老师提出科学组建合作阅读小组,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角色人物决定每小组由6人组成,尽量做到均衡、尊重学生意愿、并适时调整。在阅读实施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而且还大大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2.布置任务。教师提前布置解读的文章,要求组长分配任务。组长根据自愿为主,调配为辅的原则分好六个角色-(主持人、文本解读人、词句解读人、图解人、联想人、综述人),每次解读每位同学担任的角色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全方面提高。教师在布置任务后还要就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做简单的点拨。
  3.自主完成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任务,运用网络、图书、教师、组员等资源解决问题,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角色解读并形成解读稿。
  4.交流汇报解读成果。课上,教师给予小组一定的交流时间后,请出1—2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的小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依次对文章进行解读。没有上台汇报的同学要仔细聆听解读者的成果汇报,并随时做好挑战的准备。
  5.角色挑战。角色挑战,即学生可以任选任一角色对上台解读者进行解读挑战,挑战要讲明挑战的理由。角色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阅读材料不同理解的个性化阅读展现过程。
  6.评价反思。汇报结束后,学生要对自己或者其他上台解读者的解读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活动前期的准备、解读人的声音、仪态、解读的内容、对文章的把握理解等。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即时点拨指导,然后针对文章的典型的表达特点做补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