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文化研究:作为问题和答案的生产场域

日期:2018-06-15 20:33:24 浏览次数:

  作为一种独特的问题架构,文化研究从来不是一个线性或进步的发展过程,它兼容着多种主张和立场,是各种学术思想和方法的生产场域。它对社会问题进行批评,也在批判实践中提出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中国内地的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冲击僵化学科体系的批判性力量。本次盘点主要围绕着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论译介、再解读与反思和年度热点话题研究这两个方向展开。
  一、文化研究理论的译介、再解读与反思
  在中国内地文化研究发展初期,欧美学术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随着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早期被忽略的问题逐渐被学界重视。2016年中国内地的文化研究学者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的传统,对福柯、全球化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译介和再解读,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当代的现实问题,学者们对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也进行了整体反思。
  作为法国当代最富争议的思想家,福柯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身体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对中国内地的文化研究具有较大的启蒙意义。2016年度关于福柯思想译介与再解读的着作也延续了往年的热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和河南出版社等陆续推出了对福柯经典思想的译着,如《说真话的勇气:治理自我与治理他者2》《惩罚的社会》《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古典时代疯狂史》《精神疾病与心理学》《话语权力和主体性(福柯与社会工作的对话)》和《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这些译本尽可能地展现了原着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福柯思想再解读的着作也层出不穷,较有代表性的是汪民安教授编写的《福柯在中国》(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该书从生命政治、国家治理、权利谱系和自由主义等方面细密地解读了福柯的重要思想,系统地勾勒出福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地图,是了解当今中国福柯研究的理论指南。而《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构境》(张一兵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则以福柯访谈和“法兰西学院演讲”等重要文本为线索,通过对福柯重要学术概念出现的频率的实证统计,让福柯自己言说自己。该书引入了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拓宽了福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作者再解读与福柯自己解读的双重结合,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打引号的”“不断变化断裂的”福柯。张锦的《福柯的“异托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则集中分析了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和思想,角度颇新。
  全球化作为当代学界广为研究的议题之一,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针对文化全球化趋势,外国学者结合本国发展问题,进行了跨文化尝试,对多种力量作用下的文化全球化进行了图绘。《全球化》(阿尔君·阿帕杜莱着,韩许高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辑录了各国各领域学者的跨学

文化研究:作为问题和答案的生产场域

科研究成果,涉及领土争端、主权政治、地图制作、媒体言说、未来伦理、表象经济、世界音乐、妇女权利等全球化问题的深刻探讨。内容涵盖量极大,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具。《文化杂交》([英]彼得·伯克着,杨元等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4月)则从文化杂交的立场出发,率先探讨文化杂交对象、文化互动理论、文化碰撞所发生的情势等多方面的文化全球化问题。作者总结了文化全球化的后果:同质化,反全球化和文化复语现象等。这些影响需要学者们引以警惕。基于开放视域理解文化全球化的书籍还有简·尼德文·皮特尔斯的《全球化与文化:全球混融》(王瑜琨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作者从深度的历史、地理角度探讨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多场合的、更广泛深入的人类会晤。美国历史学会唯一的日裔会长入江昭的《我们生活的时代》(王勇萍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对全球化现象也进行了跨文化和跨国史的解读,涉及全球化、现代、国家、权力、历史和记忆等热点议题,是文化史学的入门读物。
  2016年度也出现了若干对内地本土的文化研究进行反思和回顾的着作。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等着的《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约1990—20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系统地梳理、总结和反思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出现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学术—知识背景做了深入分析。该书将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划分为如下六个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大众文化研究、族性与身份研究、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消费主义与身体文化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城市空间研究,具有很强的涵盖面和系统性。无独有偶,《文化研究与中国问题》(王伟着,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8月)也着重探讨了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最新现状和文化研究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的关系。基于后现代主义文化、大众文化娱乐化的现实情况,该书指出:中国文化研究多止步于理论的“拿来主义”,缺乏原创性理论,未能及时面对后殖民时代的多重挑战,面临着本土化的难题。
  目前,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除了进行基础的文化理论研究之外,更多地转向了对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工作,以文化研究实践性和个案研究为主的集刊最能反映出中国学界的这些动态。由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编辑的《热风学术》(第十辑)(王晓明,蔡翔,郭春林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是美国文化研究学者格罗斯伯格的专辑,介绍了格罗斯伯格对文化研究的语境和接合(articulation)等问题的看法,同时附上中国学者的回应和讨论,重点探讨了文化研究的新范式、政治性和情感结构等核心理论及其当代文化现象。另外,该刊还收录了与当代工人生活文化相关的个案研究和访谈记录等内容,如苏州工友之家创始人全桂荣的《苏州出租屋纪事》以亲身经历者的视角介绍了苏州新工人群体整体风貌,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而《文化研究》第24辑、第25辑(陶东风,周宪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6月)也先后出版,24辑围绕着城市空间、物质文化和文化研究学科建设等本土文化现象与文学经验话题展开,25辑设有“视觉文化研究”特刊,围绕视觉形象与视觉性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囊括了视觉文化研究与中国视点、社会转型期的视觉建构、当代视像分析、视觉形象与主体建构、图像晚清的视觉生产五个专题内容,系统反思了视觉文化研究在理论旅行中的创见与误读。除此之外,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陶东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延续了以往风格,除了精选出能够代表文化研究动向和水准的年度论文之外,还刊登了中国内地和港澳台、欧美等地区文化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综述。在具体个案研究与宏观述评的多重结合下,尝试性勾勒2014年度文化研究地形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