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考试心得 >

如何教学高中文言文的探讨

日期:2018-07-18 10:28:03 浏览次数:

  摘要:在教学过程种,因为各种原因,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具体操作等依然有着多种看法和观点。本文拟就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方法探讨 文言文 教学
  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而且如今的文言文教学主要以学生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为目的,而忽视了文言文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及其审美能力的影响。那幺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并且很好的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呢?
  一,重视积累
  文言教学的基本积累,需要我们重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应该尊重文言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语言学习要从最基本的积累开始,学习文言文这种古代语言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和古人进行口语交流,只能通过书面留存进行积累。在文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应充分利用教材所选篇目强化文言语汇的积累,这种强本固基的工作要做得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句中词语一个都不放过。 叶圣陶在《读〈五代史·伶官传叙〉》一文中说:“要透彻理解这篇文章,篇中提到的一些史事,篇中所有词语的意义,都非知道不可。”他对原文中“藏之于庙”、“入于太庙”、“自于人”、“积于忽微”、“困于所溺”五个句子中的“于”字及其它文言虚词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作了准确的解读。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积累要有相应的方法。叶圣陶在《<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一文中说:“咱们学习文言应该采取一点学习外语的态度跟方法,一切从根本上做起,处处注意它跟现代口语的同异。”他对文言同现代汉语的同异从语汇、文法、虚字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区别同异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基本积累,他甚至要求对文言虚词要逐个逐个地学。他所介绍的方法很有启发意义,就高中文言教学而言,依据课本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词汇、文法、虚字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才是鲜活的,学习者也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才能解读和掌握它们,脱离课文孤立地抽取进行归类分析的做法不科学,看似系统,实际上是一种肢解。学习文言文就应该把文字问题放在文章当中去解决,而不应该用编工具书的方法。其实,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其在具体句子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法现象,只有在相应的语境当中才能讲得清道得明,文义理解了,其意义和用法自然就明白了,可以称之为“语境定义”。 因此,我们不应轻视积累,应重视积累,应当把实虚词及文法的积累放在具体的文言阅读中来进行。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积累也逐渐丰富,驾驭文言文的能力会逐渐养成,只有抓刚御目,才能纲举目张。
  二,重视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要注重培养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看整篇文章,要先看明白作者的行文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的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把握行文思路,才能读懂文章。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白话文教学,在过语汇关的同时,要适时进行把握思路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联系都要做到准确把握,以至对整个文章行文思路进行宏观控制。在教学中,如果课文故事性较强且文字较浅易,则可以从整体感知开始,首先把握行文思路,明确条理层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字疏通,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即可采取这种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传授把握思路的方法,对这三篇文章可以分别抓住“退”、“刺”、“宴”字,分析它们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很快就掌握了整个行文的思路。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寻找发现不同文章思路的切入点,最终使其能独立完成。
  训练把握主旨的能力也很重要。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把文词、文句讲明白了事,务必切实训练学生把握主旨的能力。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不能在把握主旨的前提下理解课文,就会不自觉的肢解课文,曲解文意,造成误读,读出来的结果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看完一篇文章,根本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什幺意思。有的同学(原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 帆文摘:如何教学高中文言文的探讨)看完一篇文章,自我感觉很好,以为明了作者要表达意思,其实,与作者本意对不上号。究其原因,就是不能理解主旨,只能望文生义。抓住了主旨,就抓住了灵魂,读者只有掌握这个灵魂,才能真正地读懂课文。如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解读,教参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幺能说服秦伯?接着问答道:“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可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着秦国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帮郑防晋。”这样的回答,只是泛泛而谈,只叙表象,不得奥理。细读文本,不难发现,烛之武是抓住了一个“利”字来退秦师的,他对秦伯说的一番话,就是围绕着怎样做对秦有“利”来说的,使秦获得独利大利的同时,也有利于郑国和烛之武自己。没有“利”的只有晋侯了,别忘了他也是为了对自己有“利”,才“吾其还也”的。理解之所以不得要领,是因为对文本的主旨未能洞晓,不明白作者是通过一个“利”字来写烛之武的,他的勇,他的智,他的功劳,是通过这个“利”字表现出来的,其余的都是表象。由此可见,明了主旨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而把握主旨,并非易事,非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不可。
  三、努力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叶圣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处于事物纷繁的现代,读书迟缓实际上很吃亏;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的,自然要求他们速度,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他还说:“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速度,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文中训练好。”高中文言文教学,自初始阶段应注重基础的积累,重点放在对词语、句子的准确理解上。过了基础积累阶段,就应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培养学生敏捷迅速的阅读能力。文言文教学开始宜来用诵读的方法,有了基础,就应采用“目读”的方法,不是一字一句地念,而是用眼睛快速浏览,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 严彩凤.文言文教学之管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
  2 孙连华;初中文言文阅读五步教学法的实践尝试[J];中学语文;2009年24期
  3 蔡鑫波;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当代教育论谈;2009年5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