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公共知识 >

精准扶贫中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日期:2018-07-19 10:47:26 浏览次数:

  [摘 要] 转移就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扶贫开发讲话和调研活动中,都对就业扶贫提出要求,做出安排。本文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有关就业扶贫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入村扶贫以来开展就业扶贫的经验体会,分析了近年来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探讨进一步推进就业扶贫的一些认识和设想,包括研究贫困地区转移就业的规律和特点,畅通从省到县乡以及延伸到行政村的劳务信息网络,以县为单位开展技能培训,推行先培训后就业和订单式培训,培育就业培训一体化经济实体,开展劳务派遣式管理,推行适应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用工方式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 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转移就业;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刘宾志(1964—),男,河北深泽人,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驻灵寿县砂子洞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扶贫开发。
  滑运舍(1973—),男,河北柏乡人,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副主任、驻灵寿县大南地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研究方向为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12-0005-05 [收稿日期] 2016-10-12
  帮助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城市里获取工资性收入,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效果明显,脱贫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但是,同改革开放前期转移就业的情况相比,当前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一、转移就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初期,转移就业主要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获取收入的行为。近年来,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兴起,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服务业发展加速,一些农民也可以就地实现转移就业,但是总体规模尚小。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实现就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关系。
  几十年来对转移就业表述的不同,反映出转移就业自身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市场机制建立初期,城镇就业的需求方以及实现就业的形式都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用人单位以国有企业为主,推进农民转移就业主要通过政府行为实现,因此官方规范的称谓为“劳务输出”。随着市场机制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转移就业的个体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干预力度减弱,社会上对农民进城转移就业的行为开始流行用“进城打工”一词来表述。官方和民间对转移就业表述的变化,反映出农民进城转移就业,获取更高的收入,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和动力,因此逐步由政府强力组织,转化为农村劳动力自主选择,进城务工,脱贫致富,已经在农村形成共识,成为趋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比1979年提高36.2个百分点,[1]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全年工资性收入4600元/人,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0%,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0.3%。[2]
  为什幺农民进城就业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呢?其中,既有经济发展内在的规律性,又与当代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关,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现象。
  首先,传统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农业种植为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村,从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农具。而现代城市的崛起,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依靠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实现生产生活形态的转变,先进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伴随着从业人员收入的提高。先进生产力与城市发展的伴生关系,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实现转移就业,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尽管一些特殊的时期发生过城乡收入倒挂的情况,但是总体的发展趋势是清楚的、稳定的。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施的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向工业化、现代化赶超转变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通过采取国家规定价格剪刀差的做法集中巨大财力,来发展以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化、现代化,在一定阶段牺牲了农民利益,1958年建立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形成和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尽管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城乡分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已经打破,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但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仍然影响着农村发展,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收入水平,这种状况对于贫困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
  再次,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农业合作经济、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农民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开始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土地的有限性,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总量下降,以农村现有人口数量与增收情况计算,人均收入的提高受到制约,全社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就业结构面临历史性的转变,而城市就业市场的巨大容量和弹性,决定了进城就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信息,全省从2015年到2020年,还将新增800万农村人口进城,平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3]
  因此,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内在需求,也是农村人口尽快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对于当前的贫困农村来说,受到自然环境、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制约更加突出。在立足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增加收入的同时,进入城市转移就业是贫困农村短期内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尽快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也符合城乡长期协调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习近平总书记(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精准扶贫中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关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