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董忠堂长篇抒情诗《生命的真谛》作品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日期:2018-06-30 07:27:38 浏览次数:

  时间:2010年4月25日
  地点:山东新闻大厦
  主持人(《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执行总编辑)王金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下午好!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生命的真谛》作品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请大家起立,让我们向在汶川地震中和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默哀3分钟!
  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是:
  原省文联副主席 着名诗人苗得雨先生,他本来是要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给我们写了两句诗“清风吹歌入空去,好诗自绕行云飞”表示祝贺;
  原省作协副主席、着名作家李贯通;
  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大学研究生院长、教授谭好哲;
  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忠岳;
  原济南文联副主席、着名诗人、诗评家孙国章;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郑春;
  原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着名诗评家耿建华;
  时代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着名诗人黄强;
  原省作协文研所副所长、着名诗人谢明洲;
  时代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房义经;
  济南作协副主席、着名作家刘玉栋;
  山东文学执行副主编、着名诗人张振民;
  省农干院院长、教授李允祥;
  省农干院院长助理、组宣部长李启波;
  省农干院机关党委书记、院办副主任、教授杨茂奎;
  省农干院中文副教授于宏文;
  省农干院中文教授石岩;
  省农干院中文副教授姜维枫;
  省农干院中文副教授冯维榘;
  《生命的真谛》一书的着作者: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董忠堂先生和夫人省农科院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武英女士;
  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薛瑞西;
  我是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执行总编辑王金龙。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这次研讨会,主要议题是结合纪念将要到来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结合为刚刚发生不久的玉树大地震中遭受苦难者祈福,结合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座谈省农干院党委书记董忠堂先生的长诗《生命的真谛》。这首长诗是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创作的,先由时代文学专刊推出,近日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生命的真谛》曾经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时成功举办过一次大型诗歌朗诵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请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发言。首先,我们请原省作协副主席、着名作家李贯通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李贯通:
  董忠堂先生的《生命的真谛》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具有很高价值的长诗,和全国所有的汶川地震诗一样是爱的诞生物,所赞美的、所膜拜的、所惊叹的就是人间大爱。爱是生命的母亲,生命也因这样的大爱而存在着,生命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整个人类。诗人完全抛弃了“私人话语”、“私人写作”,抛弃了“自恋”、“嘲讽”,充分展示了爱的本能以及纯粹性写作独具的光辉。《生命的真谛》是一气呵成的,一唱三叹,一步一泣,澎湃着动人魂魄的音乐美。值得重视的是,这首诗哀而不伤,哀而无怨,使我们感到除了灾难的残酷外,更重要的是爱的(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董忠堂长篇抒情诗《生命的真谛》作品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伟大,生命的伟大。诗作具有全景式的描写和抒情,也刻画了诸多的人物、场景,细节盈沛,使全诗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象美。《生命的真谛》自始至终都在提问着生命的真谛是什幺。同时,也在自始至终解答着。可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人们的是:生命的用途是去爱,以大地的力量去爱,就能够获得大地的力量和大地的永恒。谢谢大家!
  谭好哲:
  我想首先是一种悲痛的心情。刚才贯通主席也讲了,我们不到两年的时间,两次大地震,失去这幺多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的灾难,也是人民的灾难。温家宝总理提出“国难兴邦”,我也注意到董忠堂先生诗里面有民之难,国之殇这样的章节。中国传统里有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但是,当国家发生不幸的时候,我们除了表达悲痛的心情之外,表达我们对灾区人民这样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之外,我们能做的,或者是行动、或者是作为文人用我们的文字来表达我们的心情。董忠堂先生之所以能够写出这幺一首优秀的长诗,他也专门举办过朗诵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他始终保持一个民间心态、一种感同身受心态,自然而然从心里流淌出来。
  整首诗以“什幺是生命的真谛”作为统领,来展开叙述结构和铺展抒发情感的,他是在一个大的叙述框架里展开的,他的叙述是从悲剧的发生开始、从自然灾害的描述开始,一章一章地来展开对生命真谛的追问,看起来是一个叙述的过程,可事实是对一个主题的不断深化。随着叙述的过程的展开,我觉得确实是大开大合的,因为它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叙述的结构,但是,这些不同的章节因为它的连贯性,涉及的面非常的广,但是,你不觉得特别给人一种额外的铺排的感觉,反而觉得这种铺排非常有气势;所以,这种大开大合的结构,点和面的结合,这样一种叙述的写法,都很好的表达了主题。它发出的追问不是一种简单的事件的铺陈,而是一种人生的追问,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他在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李掖平:
  这首诗在经过了七百多个日夜的淘洗之后,如今捧读在手依然催人泪下,那种艺术感染力,是情感的真实,在每一个善良的人心灵里引起的必然回响。他的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多遍了,坦率地讲,当这次这个新的装帧的书发到我手中之后,我在家读的时候,一次再一次的流泪。另一个复杂的感情就是觉得,来参加这个诗歌研讨会,就是为他的创作所感动。
  另一方面,心里也的确感到很难过,短短的两年里,玉树再一次把人类的悲剧和生命的劫难惨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思生命的脆弱和这幺多善良的人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无可奈何,感受个体生命的卑弱和无助。
  我觉得这本诗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样四点,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的话:一是格调高、二是气象大、三是情谊深、四是诗性美。
  董书记的这个诗集,立足在人类生存的高度上,从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考虑,这场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幺?给活着的人带来了各方面的思考。所以,这种真正的、大爱无疆的、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种崇高的格调。历史上的英雄,向来席位都已经被那些具有一定官职的、具有一定声名的要员、伟人占据得太多,而真正抗击灾难第一线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当诗人怀着真挚的、崇敬的情谊写出了这些芸芸众生们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来的生命的高贵和光华的时候,我觉得这使得这首诗获得了一种真正的民本、人本,生命个体为本位的这种大的气象。在构想上这首诗贯穿了现实主义的平朴沉实与浪漫主义的神奇、飞扬、灵动。这是首洋溢着诗情诗意的好诗和大诗,避开了一般的感情裸露,但又尽可能运用诗性诗意的表达方法,还原现实的同时又因为有吊诡的想象力,使得这首诗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平添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这也是使得这首诗在众多抗震救灾诗中能够别具一格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虽然这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的篇章结构、贯穿方式、情感线索确是一个叙事框架,成功结合了抒情文体和叙事文体怎样融为一体的问题,二者完美的结合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真正的诗性。
  袁忠岳:
  我一般不写发言稿,今天我写了发言稿,我发言稿有个题目叫《根和叶》。为什幺呢?为什幺要谈根和叶呢?一个理由是长诗的成就和影响无需多言,他写于两年前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在当时与一年后举行了朗诵会,它的影响一直持续着,一直到今天。那幺,今天又恰逢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我们又一次重温“爱是生命的真谛”这一长诗的主题和精神,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理由。二是这首长诗以真实的事迹,感人肺腑的叙述和激荡全篇的大爱的人性力量取胜,面对这样的灾难,这样的精神,任何艺术技巧的分析都是苍白的,都是多余的。三是对这篇长诗的价值与力量应该英雄所见略同,一定有其他与会者的精彩阐释和发挥。根和枝叶虽非主体,但与主体息息相关,生命相连。根是主干得以生成的根基,叶则是主干的多方位延伸,他们和主干是一个生命整体,了解他们对更好的理会主干是有益的,所以我的发言还不算离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