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时事申论 >

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日期:2018-06-26 10:36:15 浏览次数:

  【摘 要】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人才的挑选方式、培养方式、输出方式都具有指导意义。如何招生,招什幺样的学生,学校用以何种培养方式让学生所显现的优势得以发展,从而在毕业生市场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正是立足现有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填补国内又一类型节目主持人培养方法研究的空白。播音与主持专业从毕业生炙手可热到就业率被亮“红灯”,差异化定位与同质化人才培养结果,让每年两万多名毕业生面对无路可走的尴尬。小众的专业化节目主持人才正是独辟蹊径。海洋与气象类专业节目主持人既有用人单位的渴求,又处在人才培养空白阶段。让小众并不局限于“小”,反而形成竞争力,是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普遍适应性能力;特色人才;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10-02
  气象信息与海洋信息关乎一切生产生活,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也有着其他类型节目无法比拟的特点。虽然,伴随电视产业化的变革和新媒体、自媒体、移动媒体的日益成熟,给这一类型节目带来一定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越来越多的气象影视节目开始整合资源、扬己之长——海洋与气象服务、海洋与气象专题、气象养生、气象频道,甚至是专业的微博、公众号等,从节目内容到节目形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专业人才需求增多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海洋与气象类节目都属于边缘化的节目类型,这类“小众”节目主持人也注定无法成为主流主持人才。
  然而,教育部高教司2014年发布的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上,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出现也似乎并不让人意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把专业人才带入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遗憾的是,全国300余所高校每年培养两万多名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海洋与气象信息类的专业传播人才培养却始终是空白。由精英教育向普及型教育转变的高等教育背景下,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海洋与气象传播的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独辟蹊径才能摆脱无路可走的尴尬。
  一、“大”+“小”模式
  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主持人才培养,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普遍适应性能力同高校学科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定位后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举,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根据专业特性所涵盖范围的不同,可分别以“大”“小”区分主持人的专业普遍适应性能力(以下简称“普适性能力”)和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针对专业性内容的特色主持驾驭能力。
  “大”是主持人的专业学习以专业和行业的整体环境对从业者基本要求为基础性学习内容,从高校长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来看,“采编播一体化”是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素养的基本需求,即可以独立完成前期策划、中期播报与采访、后期的合成制作。这个在十多年前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然有着前瞻性,至今,“采编播一体化”也仍然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尽管这一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服务于传统媒体,然而,今天的媒体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媒体技术到媒体形态,真正的媒体工作者都应该打开媒体之间的界限,以“采编播一体化”为基础,立足媒体的多样性,学习和了解在不同媒体的传播规律下以何种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加以应对,这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学习的具有普适性特点的专业基本内容。
  国内高校目前同时开设有海洋专业、气象专业和节目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仅有广东海洋大学。“小”,是立足综合性高校的学科多样性特点,挖掘主要学科的优势资源,形成真正的优势互通、优势互补,打造真正的特色人才培养策略。主持人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海洋、大气气象等专业知识,建立关于海洋气象与大气气象的理论构架,完成专业知识的基本储备,奠定特色专业性传播人才的专业优势基础。
  二、以“大”带“小”
  “大”是成就“小”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以“大”带“小”,“大”不仅不会局限“小”,反而为“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普适性能力的培养使专业型海洋与气象类节目的特色主持人并不受限于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他们应该首先是可以完成不同类型的全媒体节目主持工作的主持人。
  从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可以看出,主持人业务素质高下的判断标准,正是现行的播音与主持人才的普适性能力。主持人需要练就扎实的表达基本功,在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中,能够实现以驾驭有声语言完成通过媒介与受众沟通的社会角色,了解语言传播规律,掌握表达技巧;还需要深谙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适应不同方式的传播过程,控制演播节奏。这一主持人才的基本专业能力对完成节目主持工作既行之有效,又为受众和市场所认可。
  如今的媒体文化消费产品中,海洋与气象类节目早已不再是新闻后面的固定小节目,而是在各个媒体平台以不同形象出现,各有千秋,如央视《天气预报》、浙江卫视《海洋预报》、辽宁卫视《气象天下》、大连电视台《小小气象屋》等。各个节目注重网络消费主体的信息接收特点,语言活泼生动,内容丰富。了解不同传播平台的差异,能够遵循大众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特点,提升主持人在不同传播平台进行有效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能力,是以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普适性能力带动专业型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主持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海洋与气象类节目特色专业主持人,以节目主持人的普适性能力带动其特色专业能力,打造节目主持人中最了解海洋与气象知识的特色人才。
  三、以“小”托“大”
  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的人才培养结果,必定是培养过程中没有真正认清自身优势。以“小”托“大”,是坚持“小”的特色,让“小众”成为竞争力。
  “气压”“百帕”“气旋”“能见度”“降水概率”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难住的不止有老百姓,还有大批的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水汽很难形成,降雪很难出现”的播报内容,和第二天银装素裹的北京,使主持人倍感尴尬。预报内容和实际天气情况之间的出入,也让观众大失所望。我国在海洋与气象信息的精准监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可是这些专业内容让普通百姓摸不着头脑,甚至质疑气象信息的准确性。2016年珠海航展期间,国家气象总局的领导再一次强调,气象预报要走专业化的路线,主持人要播报老百姓听得懂的专业性内容,并对广东海洋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的珠海气象局气象主播谢霞及其播报的天气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广东省内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目前已经超过了十所,其中既有暨南大学这样的名校,也有播音主持专业开设有近二十年的广州大学。2010年广东省气象系统调整海洋与气象节目的播出方式,急需大量的节目主持人才,从那时开始,省内各地气象局就不断向广东海洋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抛出“橄榄枝”。毋庸置疑,用人单位正是看中了广东海洋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特色专业背景。在校期间,通关理论教育、实践学习、校内环境渗透和学生社团活动四个方面,培养懂得海洋与气象知识中最会主持节目的学生。特色化的专业定位为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保障。
  四、结语
  海洋与气象类节目主持人才培养的“大”+“小”模式中,以“大”打通媒体传播视野的纵深度,以“小”展开海洋与气象专业知识的宽度,架构多维度立体化的海洋与气象类特色专业主持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拥有对专业内容进行专业化的传播能力,为受众提供兼具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的海洋与气象类节目内容。以“小众”的节目博取“大众”的眼球,成为节目主持人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C14069。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