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日期:2018-07-19 10:32:10 浏览次数:

  【摘要】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总是情有独钟,这故都的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生都牵挂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对此,本文再现了《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故都的秋》;课题导入;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的内容。2.探究文章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赏清秋美景;2.悟悲秋情怀
  【教学方法】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总是情有独钟,这故都的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生都牵挂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解题
  “山围故国周遭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蕴含着昔日的繁华、深厚,使“都”具有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沧桑感,故都,是一份深情,是一份眷恋。
  二、美读文本,整体感知
  思考1: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幺以“南国之秋”作对比?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爱之深、爱之切。中间主体部分,描写了五幅图景,即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胜日秋果;最后以议论收尾,仍然赞颂北国之秋,《故都的秋》可以说是郁达夫用心谱写的对北国之秋的一曲颂歌,这样在结构上就首尾照应,回环往复,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恋秋(1—2)——写秋(3—12)——议秋13—14),“清、静、悲凉”之情愫贯穿于全文之秋景中。
  三、自主赏析,交流对话
  围绕郁达夫的秋天和秋天的郁达夫这两个话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学习组,每组内又以4—6人为一小组,明确任务,讨论后推出中心发言人。
  第一组,观秋景感秋意,给每幅图景题一个诗意的名字。第二组,赏秋色品秋味,看看景物蕴含了哪些感情?
  郁达夫的秋天
  自由朗读课文3—12小节,思考郁达夫笔下的北国之秋描写了哪几幅图景?
  秋晨小院图(3)、秋槐落蕊图(4)、秋蝉残鸣图(5)、秋雨话凉图(6-10)、秋日胜果图(11)
  秋天的郁达夫
  当郁达夫静静的品味着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秋色时,我们看到,这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眼中的秋,更是郁达夫心中的秋。
  秋晨小院图
  1.作者在南方的时候,最怀念故都的哪些景物?作者为什幺最怀念这些景物呢?
  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
  从作者怀念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深沉、宁静、古朴、厚重、悠远,故都之秋,天上地下,声色花影,都赋予以生命的音符,奏起生命的悲歌。
  2.赏读语句意蕴。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是视觉形象;“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听觉形象;“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的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秋槐落蕊图
  3.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问题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落蕊?
  花蕊满地,是视觉;脚踏花蕊,是触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这里寂静无人,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写出了作者的细致体察,凄清感伤。如果不是之人,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的落寞,正是作者内心的落寞。所谓“深沉”就是郁达夫对于生命的消亡的独特的深邃的敏感。
  秋蝉残鸣图
  4.“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问题探究:作者为什幺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秋蝉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一个审美意象,它用生命歌唱,蝉声哀伤、忧愁。北国的秋蝉,因为树多,蝉的啼唱随处可听,秋天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肝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在故都的悲凉。
  秋雨话凉图
  5.“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可不是幺?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都市闲人的微叹互答,缓慢悠长。有“闲人”的气定神闲,更有作者的细腻感伤。话语里浸透的是一种沧桑、凄凉的伤感,让人想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甚而是黛玉葬花(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在这些意象的深层之下已经不仅仅是凉意萧疏的悲凉,而是郁达夫整个的人生感受。
  秋日胜果图(略)
  四、深层悟读,悲秋情怀
  1.郁达夫为什幺会把北国的秋景写得如此之“清、静、悲凉”?
  (1)事物引发的内心感动——故都秋景引发的低沉悲愁的情感、情绪。(2)作家气质的抑郁善感。郁达夫,三岁丧父,由哥哥抚养成人,“少年时代就沉浸在水一样的春愁里”。17岁随赴日本留学,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屈辱的十年,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忧郁、喜爱独处的性格特点。(3)作家的审美追求,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作品往往从自然触发人生感伤。
  2.“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岁月轮回,夏去秋来,郁达夫为什幺要苦苦挽留秋天呢?
  《南归》一书中,冰心写自己害怕见不到母亲最后一眼,从北平赶到上海,就为了最后看一眼病重的母亲。而郁达夫呢?
  本文写于1934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据着东三省的土地。“祖国你快点强大起来吧”(郁达夫——《沉沦》)。作为一个希望祖国强大起来的爱国文人,作者感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所以连用两个“赶”字,害怕再晚一点就再也看不到故都。在《南归》中,冰心陪母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而郁达夫呢?他自己说,是“想在没有被入侵夺去之前,去瞻仰瞻仰这有名的旧日皇都”。他女儿郁飞说:“在国难深重的当年,父亲自己一程程南去,再没有重践斯土。”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50岁的郁达夫却在苏门答腊丛林被日军秘密杀害。作者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沉重心情去品味故都的秋色、秋声、秋意,去思考故都的秋的人生况味的,而本文,也成了作者与故都的诀别书!
  3.读了《故都的秋》,郁达夫在文中到底是颂秋,还是悲秋?
  颂秋,但全文的基调是感伤的、悲凉的,《故都的秋》是战乱年代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秋、对故都、对人生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五、作业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故都,是郁达夫一生的最爱,然而,一直到被害,他也没能再回到故都,请以《我的故都的秋,别了》为题,写一段文字,三百字左右。
  (编辑:陈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