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新闻播音学习的“把杆理论”

日期:2018-07-17 10:18:16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当下中国高校教育类别中,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可谓枝繁叶茂,但就师资而言,结构性短缺现象不容忽视。部分高校有意规避师资力量的不足,变传统的小班教学为大班授课,忽视了教育教学中应有的基本功训练。这也是导致大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因缺乏基本功素质,难于在竞争激烈的广电媒体中获得工作机会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试图以新闻播音的“把杆效应”为例,倡导播音主持教育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闻播音 播音员 主持人 教育 教学
  一、新闻播音“把杆效应”的学理阐释
  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本科教育成立至今,带有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时至今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国近百家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一些高校大胆实践,改良、变革了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理创新,但鱼龙混杂之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值得警醒。
  以新闻播音为例,似乎可以洞悉一些教育中的漏洞。传统播音主持教育中,新闻、评论、通讯播音一度被视为是播音员学习中必备的“三大件”,缺一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广播电视媒介中,传统通讯和评论的需求量日渐式微。相应地,在高校教学(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新闻播音学习的“把杆理论”)训练系统中,通讯和评论的训练也就逐步被搁置在角落中,这不足为奇。但纵观国内外广播电视媒体现状,新闻播音,特别是消息类新闻播音的需求量仍旧是庞大的。举凡拥有一定广电从业经验的人都清楚,“新闻”“综艺”“电视剧”是当下电视媒体中的三驾马车,三类节目的质量水准直接决定了所在媒体的品质与声誉。于是,我们可以想见,一家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而言,表征着该媒体的整体传播质量。
  新闻播音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创作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素有“画犬马难,而画魑魅易”的说法,这意味着写实与写意流派在创作技能中的要求有高下之分。相对而言,新闻播音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属于写实性创作,要求播音员在音色、气质、语言面貌、气息、反应能力、文化修养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校期间的刻苦训练是成就优秀声画形象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说新闻”大行其道,传统新闻播报的生存空间一度萎缩,铺天盖地的所谓“说”“聊”“侃”等表达方式势不可当。但随着风格化传播趋势的盛行,我们发现一些良莠不齐的表达方式混淆视听。姑且不论方音肆虐,走字、跑音的现象屡屡出现,更有一些曲解语义、缺乏理解,无视政治、政策尺度的言语表达充斥在广播电视当中。
  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行的进程中迈进。轻松活泼、亲切生动的朋友式表达本应是“说新闻”的应有之义,然而,不加思考地机械复制,反而给人以“邯郸学步”之感。“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①的传播魅力作为新闻播音的基本特点,不仅不应当被消解,相反,无论在何种历史文化语境中,其规律性的认知理应得到广泛认同与深入理解。
  在传统舞蹈艺术学习训练中,把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何种舞蹈流派,都需要借助把杆完成基本功训练。这一点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幺,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是否有一种现实或虚拟的“把杆”,可以锤炼有声语言创作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无论学生今后是否要在电子传媒中担任新闻播音的工作,作为基本功训练,新闻播音,特别是消息类新闻播音,都应该被视为专业学习中的“把杆”而存在。因为新闻播音以规范性为前提,倡导一种纪实化的创作法则与审美规范。对于新闻播音的训练,可以锻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吐字归音的规范性、用气发声的科学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有声语言传播的精准性,也包括俯贴受众的对象感、理解内容的深入性以及思维反映的运动性,等等。总而言之,对于新闻播音的训练与学习,绝不是追求所谓的“八股腔”,而是寻求质朴无华的传播语言本体特色,追问言语传播的至高境界。
  二、新闻播音“把杆效应”的实践运用
  有播音主持教育学者坦言,“实践教学需要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保证其顺利进行,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零散、无序的状态呈现,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②诚然,每一所高校各有其教学理念与特色,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每一种成熟的教学规律,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学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闻播音在教学中的比重当然需要加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中国式新闻播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历史与审美风尚。这种风尚绝不是教条主义,更不是简单自由主义倾向的拥趸。坚持科学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则而大力推广。
  新闻播音的“把杆效应”集中体现在文字语言音声化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层面。广播电视中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传播应该被理解为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也就是说,一切传播语言都应该拥有相应的文化价值理解。进一步讲,见字出声的“肉喇叭”绝不是传播语言的本质,而是一种偏见和误区。在有声语言学习、训练中,我们有必要借助新闻播音的学习来锤炼学生的有稿播音能力,做到锦上添花。
  就具体训练而言,首先,要在规范性上下足功夫。新闻播音的能力可以被视为衡量语言品质的一把标尺,考量传播者是否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此基础上,能否做到清晰、准确、圆润、动听、富于变化。这些能力的习得有赖于吐字归音、口腔控制、气息运用和综合理解。而恰恰是新闻播音的训练,能够迅速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与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未来媒介的需要。
  其次,新闻播音的训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稿理解与相应的处理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播音训练,透过客观的文字,展现出字里行间所要传达的意义和导向;在具体表达中,学生要学会控制情感、态度的分寸;在全篇稿件的处理中,理解文章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此外,还要求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在数字处理、具体情节的描摹、长句子、专业术语的把握中获得规律性认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