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

日期:2018-07-16 10:56:52 浏览次数:

  

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他们在计算机口试和面试测试中的表现和应试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口试是一种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测试形式,语言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测试形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 计算机口试;面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795(2007)04-0073-0004
  作者简介:高丙梁: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06-9-18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b05038)
  
  到20世纪40年代,口语测试才成为语言测试的一部分,但近几十年来,口语测试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很快。从拉多(Lado)的《语言学测试》到海姆斯(Hymes)《论交际能力》到巴奇曼(Bachman)《语言测试要略》,语言测试经历了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技能, 再转向重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历程。随着测试目标的变更,测试的形式也在变化。国外有许多学者如Shohamy(1983:527-540;1988:165-179;1994:99-123)、Oloughlin(1995:217-237)、Kenyon & Rschimer(2000:86-101)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为了逐步扩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规模,推动英语口语教学的深入,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各种口语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包括直接型面试、半直接型录音考试和基于现代化手段的计算机口试(金艳等,2002:72-79;熊敦礼等,2002:283-287;蔡基刚,2005:66-75;邱东林等,2005:76-79)。特别是2005年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正式出台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明确指出:“将积极研究开发计算机化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 此改革方案的颁布将计算机口语测试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计算机口语测试是近几年研发的一种新型考试形式,整个考试过程,从报名、考生的身份确认到考试,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口试的实证研究不多,国内主要有邱东林等(2005)对计算机口试利弊的分析,蔡基刚(2005)从效度和信度两方面对面试型口语考试和计算机口语考试进行的定性定量对比。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计算机口试正处于实验和探索阶段(蔡基刚,2005),还未成为一种成熟的大规模考试形式,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口语测试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证研究。
  
  1 实验过程
  
  1.1 实验目的
  无论是邱东林等的实证分析,还是蔡基刚的对比研究,都是以测试体系作为探索的视角。根据Bachman(1999:163-166)观点,在语言测试中,决定测试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语言交际能力和测试方法,但应试者个人特征的因素也不应忽视。因此对测试主体应试者的研究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应试者的测试表现和反馈应该成为测试研究的一部分。
  本实验通过对29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两次计算机口语考试和一次面试成绩的收集和比较,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口试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分析考试形式差异对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成绩影响及其原因,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口试提供实证依据。
  
  1.2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5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其中80人高考和进校面试综合成绩位于全校新生前列(A班),另141人处于中等水平(B班),其余71人英语基础相对较弱(C班)。具体如表1所示。
  
  
  1.3 考试设计
  1.3.1 题型与要求
  三次口语测试均以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为依据,即考生能就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第一次机考题型为:单词朗读(word-reading aloud)、短文朗读(passage-reading aloud)和故事复述(retelling the story)。第二次为简答题(short-answer question)和就某一熟悉话题进行连贯性发言(talk based on a given topic)。考生根据计算机指令和屏幕上的试卷要求进行答题。考试全过程进行录音。
  为了了解考试形式对学生成绩是否有所影响,第二次计算机口试之前,对参与实验的292名学生进行了面试,其形式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大致相同。每场考试由2名教师主持,4名学生参加,考试题型与计算机口试相仿。为了尽量体现考试的公正性, 采取考教分离的回避制度, 即任课教师不参与教学班级的口试。考前集体培训,统一评分标准。
  1.3.2 评分标准
  评分主要依据是语言的准确性和范围、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以及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切性。计算机口试的评分采取的是题型分项评分法。面试采用综合评分法,即当场由两位教师独立打分,相加后除以2后所获得的分数,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每场考试满分均为10分。
  
  2 实验和调查结果
  
  2.1 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交际语言能力的评价最终要以测试成绩为依据。为此,对两种测试形式所得的口试成绩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比较是指语言水平不同的A、B、C三个等级班级之间考试成绩的相互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同一班级的三次考试成绩间的相互比较。实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成组数据对比分析法,进行样本值之间差异的t分布检验, 以测定其差异是否达到p=0.05 的显着水平(在本文以下的表述中,若指明平均值差异显着,均指大于0.05)。
  表2数据横向比较结果如下:
  
  (1) 1月计算机口试,A班平均成绩显着高于B班,而B班与C班差异不明显;
  (2) 6月计算机口试,B班平均成绩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C班,缩短了与A班的差距;
  (3) 6月面试,A班继续保持排名第一,B班平均成绩不仅接近A班,而且变异系数最小(0.17),而C班成绩出现较大波动。
  表3的纵向比较结果显示:
  (1) A班三次测试平均成绩对比,彼此差异不显着,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2) B班无论是面试还是计算机口试,成绩进步明显,三次测试成绩差距高达1.24;
  (3) C班两次计算机口试成绩差异不明显,但面试成绩明显下滑,三次平均成绩在4.77到5.72较低水平之间波动。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分析,6月份计算机口试与面试成绩差异最为明显。A班和B班三次成绩均呈上升趋势,而C班的面试成绩却低于两次计算机口试。分析成绩差异的原因,是学生参与考试的心理状态不同。对于语言基础较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A、B班学生而言,再次上机口试只是过程的重复,而面试直接与老师、同学交流,会话过程中的千变万化,更容易激发他们跃跃欲试和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的热情。相反,语言基础较差的C班学生,受语言弱势心理的干扰,初次参加面试,其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普遍存在,而第二次上机口试,熟悉的程序和环境对心理的负面干扰明显减弱。调查数据和成绩证明了上述分析。
  
  2.2 问卷调查的归纳分析
  学生对考试观点及其对考试影响的描述对于研究者来说尤为重要(Hamp-Lyons, 1997:95-303)。为了进一步验证和解释考试结果,避免考试本身的局限性,考试结束后对全体应试者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到269份有效答卷,其中A班71份,B班129份,C班69份。调查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对计算机口试和面试的看法与参试后的感受。调查数据按班分别统计,如表4所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