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考试心得 >

浅析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看法

日期:2018-07-17 10:18:00 浏览次数: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的主张,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出来的。其理论形态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取决于国家实力和中国道路成就的大小,同时受制于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用什幺样的话语表达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不仅关系到这个理论体系本身的影响力和认同度,也关系到国家的话语权和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学界对于为什幺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怎样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等问题已做了很多探讨,本文从多面角度来探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一、什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是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于一体的、多层次的话语系统。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核与灵魂;二是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总结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形成基础;三是准确、深入、生动地反映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立足中国实践、解答中国问题,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向世界贡献新理念新智慧,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功能定位;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语汇、知识概念和话语规则,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表现形式。
  二、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其次,必须扎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13亿人口在全球的比重相比,与我国的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相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声还不够强大有力,理论占领话语的实力还微乎其微,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还未显现,影响力和战斗力还不强大。话语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中国话语体系只有在努力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实践中,自主地提出、自主地表达、自主地传播、主动地交流,形成定式,被国内外民众所接受,才能逐步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体系构建
  任何话语体系都必不可少地依存于一定的文本和现实。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话语体系的价值实质上都是逻辑地指向其文本和现实的。一方面是基于对文本思想的解释而产生的理论诉求,另一方面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观照而产生的实践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价值逻辑也不例外,它围绕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有何诉求”的问题而展开,体现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诉求。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的理论诉求
  一般说来,一定的话语体系是其文本思想的外在形式,文本思想的实质内容决定了其话语体系的理论诉求,话语体系本身的理论诉求决定了构建话语体系的理论价值:一方面,在理论上打通话语体系的思想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学理资源及其通畅的学术通道。
  特殊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是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于一体的多层次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其理论上的价值诉求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打造一个科学的研究平台;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增添崭新的时代内容。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的实践诉求
  从中国话语体系的发展演变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势在必行。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到了今天,主导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所以,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就其本质内容来说,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长期存在着“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基本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考验。这将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许多困扰,也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可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实践诉求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任重道远。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实践诉求归根到底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
  是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问题;一个是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并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问题。前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努力奋斗的问题,后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为坚持和发(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浅析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看法)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的问题。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根脉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千年文化薪火相传,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不是“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的国家。儒家思想成为东西方大部分国家传承和扩散的文化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理论,指导着历代中国儒士的学习和社会政治实践。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国古代名贤,特别是儒、道文化为我们建立了古代意境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是概念、范畴、基本原理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思想性。话语的主体、客体不同,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话语体系就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主客体,也会由于话语的着眼点、立足点、出发点不同而话语体系有别。以问题为导向解释“主义”的内涵及其选择的缘由,便于人们更好理解和接受、认同“主义”。“主义”是解答重大问题的系统化的主张。我们党选择和坚持“主义”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有助于超越“极左”与“极右”、传统与现代、中国化与西方化、国内与国际的悖论和纷争,从而把思想理论和舆论引导到解决中国问题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超越“左”“右”两个极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超越“传统”与“现代”、“中国化”与“西方化”等二元悖论。
  参考文献:
  [1]安文华.传承优秀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J].甘肃社会科学,2015(02)
  [2]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
  [3]孟迎辉.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信仰与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研究
  [4]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郑慧.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政治学研究,2014(06)
  [6]苏星鸿.努力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3)
  作者简介:
  练宸希(1988.9-),女,汉族,河南永城人,北京交通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