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考试心得 >

浅谈“支点法”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日期:2018-07-16 10:25:37 浏览次数:

  摘要:“支点法”教学借鉴物理学专业理论的灵感创新,通过客观现实中一个个“支点”让宏观经济学这类极其抽象的理论科学教育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渗透式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阐释了“支点法”教学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积极意义,并就“支点法”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支点法”教学;宏观经济学;教学理念
  一、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内容多、难度大是宏观经济学课程最典型的问题之一。作为经济类、经贸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通常都被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在短短一两个学期内就要求初进高校的大学生认知和理解近80节的内容十分不易。此课程在财经类专业中属于安排课时较多的一类,比如经济类专业的国际贸易、经济与金融中的《西方经济学》有112课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则各有56课时,分为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两部分讲授;而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其他财经及管理类专业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则共有56课时,通常在大二上学期授课。如此短促的教学时间对应近80节内容的设置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委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如此,由于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宏观经济学几乎是纯粹理论知识的集合,也是众多数学符号、模型的组合。除非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其余多数大学新生面对排山倒海般的理论与模型往往头大如斗,更不用说进入财经、经贸或工商管理专业就读的大一学生中还有不少文科生。
  二、“支点法”教学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积极意义
  正如物理“杠杆原理”具有以小搏大的特性一样,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找到一个个“支点”就如同找到了突破传统陈旧教学痼疾的端口。“支点”的生动、灵活甚至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发现一门纯理论科学的僵硬外表下其实也有一颗灵动的“心”,由此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卓有成效的教育无一不是在学生兴味盎然的基础之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结果。借着“支点”的引导与辅助,学生不仅可以重新燃起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热情,更能一改畏难、疲乏甚至敷衍了事的错误心态,从相对被动的强迫式学习转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自然,这种良性的教学环境无疑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支点法”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找寻真实客观的“支点”
  要在纯理论学科教学中使用“支点法”教学,则“支点”唯有越真实客观越有说服力。而学生也唯有在面对有理有据的“支点”时才能真切地感知宏观经济学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种呆板僵化,而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实的归纳总结、提炼概括。
  比如在教授GDP的概念与应用时,不妨选取美国2014年GDP数据惊动全球的例子。当年的“平安夜”前夕,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第三季度GDP的统计数据:年化率为正增长5%。相较于此前已经调整过的两次估值3.9%,5%显然大大超出了市场和多数人的预期。这

浅谈“支点法”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数据不仅堪称21世纪第一次金融危机以来长期低迷徘徊的美国经济的跳跃式增长,甚至其已成为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正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加之二季度4.6%的GDP增速,美国已连续两个季度增速破4,是11年来的最高值。
  而造成美国GDP数值惊动全球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先看主要原因,新闻原内容显示,造成三季度GDP增速5%的主因是消费水平提升了3.2%,足足超过政府之前预计的2.2个百分点。而美国人消费提升的原因则是在接连两年中美国人工资实现了连续增长,带动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于是“家庭杠杆率”下降,又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配合之前美联储推行的货币宽松政策,美国人家庭总资产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出现的就是个人信贷恢复、消费增加、美元指数走高、物价下跌、进口成本下降等。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促成了物价的二度下降,由此居民支出在消费比重中减少,个人消费继续增加又激发出更多的消费欲望……
  “5%”更加直接的影响则是数据公布当天美元、美债、美股攀升——道指、标普创历史新高;10年期美债狂涨10个基点、两年期美债则创下三年来新高;洲际交易所美元指数突破90大关。反观黄金行情则截然相反,数据公布前曾上行至1184.73的金价在数据公布后调头下落至1170.59,连带SPDR黄金持仓更跌至金融风暴以来最低点。几乎可以说,美国因一个GDP数据打了个“喷嚏”,世界主要经济、金融界就跟着“抖动”了一下。
  2.“支点”需要足够的生动性
  要使“支点”一出现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支点”还需要具有足够的生动性,甚至可以是一些真切的“轶事”。比如教授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知识时,可以用中国医学教授黄家驷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
  作为知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本可以在美国功成名就,但报国心切的他在抗战刚结束便赶回国内,当时国内经济一片混乱,即便是上海这样繁华的都市也物价飞涨,甚至出现一口袋钱在早上还可购一袋米,到下午就只能买一个鸡蛋的现象。于是,上海街头便出现了专门兑换“袁大头”(银元)的人,走街串巷摇晃着口袋里的银元招揽生意。为了生存,即便是如黄家驷这样的医学家也不得不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造访这些小贩。而在这些同病相怜的专家、学者群里,逐渐对这些小贩有了个无奈的称呼“马路天使”。
  从黄家驷苦中作乐的生平故事中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抗战后的国民党政府疯狂敛财乱发货币,才造成了全国性的经济混乱。由此可见当货币供求打破平衡时,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变化,且变化的幅度相同。即在商品价值保持恒定的前提下,遭遇通货膨胀时,商品价格会全面上涨。倘若遭遇的是相反的情况即通货紧缩时,则商品价格全面下降。这其中不会出现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也不会出现幅度不同的上涨或下降。但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都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程度严重的通胀或通缩还会波及行业发展、社会稳定等更多层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