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新闻资讯 > 军事 >

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财经观察 | 热点土地交易升温 一线城市回暖?】

日期:2018-11-22 04:10:41 浏览次数:

摘要:受政府政策影响,众多房企将重返一线城市?

本报记者 赵琳琳报道

受政府政策影响,众多房企将重返一线城市?

同策研究院近日对300个城市的土地交易分析指出,今年10月,一线城市成交的土地金额为606.91亿元,环比大幅上涨143.36%,同比上涨13.11%。同期,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交易金额均出现下滑。

另外,对100个城市的土地市场进行统计发现,10月一线城市成交的住宅用地建筑面积环比上涨43.1%,二线城市下降22.4%,三线城市上涨1.4%。成交金额方面,一线城市上涨113.3%,二线城市下降34.8%,三四线城市上涨6.4%。

易居克而瑞对40个城市统计发现,10月一线城市宅地成交面积和成交均价都有提升,属于“量价齐升”,二线城市“量价齐跌”,三线城市“量跌价涨”。

一线城市土地交易升温

客观上,这种变化的出现确有政策原因。一方面,棚改货币化退潮,使三四线楼市的前景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监管层的督促下,一线城市的供地规模有明显提升。

诸葛找房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表示,房企对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的需求一直是最为旺盛,可谓必争之地,因此当有土地供应的时候,房企纷纷出手。从土地流拍增加和溢价率不断降低可以看出,房企在抢占一线城市的时候也较为理性。同时,在一线城市开发项目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有着较大意义。

那么,一线城市土地交易升温,三四线城市降温,是否意味着房企的战略重心正在向核心一二线城市回归?

战略重心回归“两说”

土地交易的热度,通常能反映出市场预期的好坏。

华创证券指出,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对整体成交同比拖累仍在持续,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4季度为全年基数最高区间;第二,三四线销售市场超预期下行,情绪逐渐向土地市场蔓延。至于超预期下行的原因,则被普遍认为和货币化棚改退潮有关。

另外,棚改货币化转向实物安置;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迹象明显,购买力下降;整体的购买力比较弱,房企销售回款缓慢;银行信贷投在三四线城市的力度下降,都影响着房企的成交、布局 、拿地。

对于一线城市的热度,严跃进表示,在长期严厉的调控下,一线城市的土地供需长期处于低位。今年以来,这些城市土地供应量骤增,刺激了“久旱逢甘霖”的开发商出手拿地。大体上说,重返一线城市是房企都有的心态,但关键看房企的实力,若是实力不够强,房企其实在这方面还是会相对偏保守的。

陈雷表示,从当前看,房企重返一线城市,是战略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回笼,部分房企流动资金较为健康,而目前一线城市土地供应较大,可选择性多,竞争小。是进入一线城市较好时机。

“但重返一线城市,并不意味着房企的战略重心正向一线城市回归。”对记者说道。目前一二线核心城市,本就是房企重点战略布局的重型。而三四线城市,从2016到2018年来看,房企布局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城市是越来越多,应该说三四线城市可能会成为未来房企的核心领域。

房企的战略布局,不外乎这些方面。第一是热点城市;其次,是高铁、地铁的城市;第三是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第四是一二线核心城市。应该说未来房企的战略重心依然落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楼市仍有机会

虽然一线城市在土地交易上面临着回暖,但三四线城市机会依然存在。

严跃进表示,未来需要关注这一轮房价上涨并不是很快的城市,类似安徽北部,山东西部等,类似都是未来有较好成长性的。

从大城市的市场走势看,其实还是有较好的表现的,换而言之,并不存在萧条的现象,短期的调整也是必然的,但大趋势还是看好。

从三四线城市来看,包括商丘、蚌埠、徐州等城市,实际上楼盘新增供应较大,类似城市要警惕未来二手房潜在供应规模大的风险。另外从抗跌的城市来看,包括菏泽、聊城、牡丹江、佳木斯等过去交通区位不明显的城市,这两年其实表现都开始较好,这样也会带来此类城市市场的反弹,所以也容易带来市场的机会上升。

大体上看,房价跌还是涨,本身从大趋势看,还是会延续上涨态势。当然也要警惕资金面管控和信贷面管控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目前货币政策并没有全面取消,应该说是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随着一线城市的人口控制、土地资源稀缺。未来三四线城市应该是房企的主要战略部署地,相比而言,三四线城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配套方面也逐渐完善。另外,随着三四线城市户籍制度的放开,应该会有更多人口集中向三四线城市进入。在此基础上,未来三四线城市楼市的走势会是越来越好。”谢逸枫告诉记者。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限购、限价的一二线城市机会很少。三四线城市以及可以归为五六线的县城市场,是未来的机会所在。但这些城市需要满足两个特点:不限购、不限价;很少有外来开发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