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日期:2018-07-16 02:28:35 浏览次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就有好的教育。”要办好中小学教育,就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认为,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学科研究团队”是指由学科研训教师牵头,骨干教师自愿参与,以学科教学研究为纽带的教师发展合作体。
  一、建设学科研究团队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
  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关于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颁发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阐述得十分明确: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和高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发展方式。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大多是“他主”的,主要做法是听报告和看课。这种做法能使教师获得一些教育知识,但仅有教育知识并不代表能将教育知识转化教育能力。
  早在2003年,教育部在其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又是一个通过“学习—设计—践行—反思—提炼”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通过自我建构,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可以组织更多教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真正走上研究之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效益
  搞教育教学研究,可以是一个人进行,也可以是若干人合作进行。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大多数教师还没有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经验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强调“人人有课题”,那幺,研究的实效性就很难有保证。
  组建研究队伍进行合作研究,研究效益就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大家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与思维是同步的,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合作研究,有利于加大教师的思维含量。思维含量大了,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就加深了。另外,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交流,是相互进行反馈和矫正的过程,也是相互补充的过程,还是相互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过程……
  (三)有利于促进基层学校的教育研究
  要办好中小学教育,不仅要“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而且还要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也是实现我们的教育“初心”——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必须都是优秀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调查表明,当下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但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存在不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真正懂得教育研究的人对其进行跟踪引领。如果这种情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幺,大多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时效性也就难以提高。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能够很好地解决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问题。建设学科研究团队,不仅要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研究活动,还要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在研究团队中掌握研究理论,提高研究能力。回到自己的学校,便可以对本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进行具体的跟踪式引导,这样就可以防止和克服基层学校校本教研孤立无助的问题。
  二、建设学科研究团队的具体策略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学科研究团队的研究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活动。以往的教学研究,都是以整节课为单位,整节课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要研究一整节课,势必要解决各种问题。什幺问题都要解决,结果往往是什幺问题都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所以,我们主张以专题研究为载体——一次研究,只研究一个问题。如:“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这样进行研究,可以使精力更集中,从而使问题得以更深入地解决。
  (二)将研究行为规范化
  前面我们说过,教育研究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若干具体的研究行为——学习新的教育知识、提出新的教育假设、验证教育假设的真伪、反思和矫正教育行为、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只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完成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才能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学科团队的研究活动必须规范化——“学习、设计、验证、反思和实践”。
  (三)坚持专业、跟踪、分层引领
  这里说的“专业”引领,是指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引领;这里说的“跟踪”引领,是指对教师教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具体的面对面的引领;这里说的“分层”引领,是指对学科研究团队的引领和对基层学校的引领分别进行——前者由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引领,后者由学科研究团队进行引领。这样做,可以保证各层次的教育研究都能在有引领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做符合我国教育法规的要求——《指导意见》提出:“以校为本的研究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做也是与当下学校和教师的现状相适应的。
  (四)运用制度激励导向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不是个别人的行为,从少的说,它涉及各科(28个学科)骨干教师;从多的说,它涉及

建设学科研究团队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一个地区的各个中小学的所有教师。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根本目的是要带领一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制度的保证是不可能的。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有必要建立《学科研究团队建设方案》《学科研究团队工作制度》《学科研究团队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学科研究团队的健康、有序发展。
  “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你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建设学科研究队伍,定会引领更多的教师转变专业发展方式,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