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云南藏区贫困乡村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研究

日期:2018-07-16 02:27:50 浏览次数:

  【摘 要】民富则国强,民富则国安,贫困问题成为困扰着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消除贫困是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香格里拉市金江镇是一个集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为一体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至今仍有绝对贫困人口2543人,贫困面大,贫困分布广,精准扶贫难度大,脱贫效果差。文章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调研,描述了金江镇贫困现状及成因,揭示了扶贫开发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扶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金江镇;贫困;扶贫开发
  一、扶贫开发的基本(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 帆文摘:云南藏区贫困乡村精准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环境
  江镇地处西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纵谷地带沙鲁里山脉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低热河谷或低热坝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金江镇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国土面积627平方公里。金江镇民族人口组成多样,全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6068户17752人,农业人口14434人。属于多民族居住地区。
  二、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1)贫困率相对较低。金江镇尚有5个贫困村,贫困户692户2543人,贫困率为14.33%,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32.17%)。其中:仕达村贫困人口在7个村中居第一;安乐村贫困率在7个村中最高,达到35.45%,而吾竹村和车轴村贫困率分别为4.11%和8.89%,贫困率低于全镇的平均水平(14.33%)。(2)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3个村:兴隆村、安乐村、仕达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1420人,占到全镇贫困总人口的55.84%。
  (二)成因分析。(1)经济困难致贫和因交通致贫。经济困难致贫共316户,贫困户数居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兴隆村133户和安乐村59户,分别占金江镇经济困难致贫户数的42.09%和18.67%。因交通致贫共51户,分布在兴隆村大火山组。(2)因房致贫。因房致贫共255户,仕达村有111户,占金江镇因房致贫户数的43.53%。金江镇属少数民族杂居镇,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贫困户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短时间内难以改善住房条件;坝区的贫困户,仍然居住在60、70年代住房,依靠自身经济条件难以修缮。(3)因病致贫。因病致贫共153户,贫困户数居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兴隆村38户和兴文村40户,分别占金江镇因病致贫户数的24.84%和26.14%。医院医疗设施陈旧、医疗费用高,贫困户难以就近就医,入不敷出,因病致贫脱贫压力较大。(4)因学致贫。因学致贫108户,主要分布在吾竹村19户和兴文村21户,占金江镇因学致贫户数的37.04%,这类家庭因自身经济造血能力不足,供养子女读书能力先天不足,加之教育费用日益增高、帮扶力度不足等导致贫困,很难摆脱贫困。
  三、扶贫开发模式
  (一)“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扶贫模式。在中国反贫困战略,“输血式”扶贫模式一直是我国农村传统扶贫的主导模式。这种“输血式”扶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未是长久之计。通过调查实地走访可知,金江镇仕达村就是典型的案例,按我国现行贫困线标准,仕达村尚有贫困户133户482人,是全镇贫困人口最多的村。一方面仕达村老弱病残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村民自我生产意识淡薄。针对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的扶贫模式。即在搞好“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造血式”扶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输血式”扶贫,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异地搬迁”+“就地改造”扶贫模式。异地搬迁扶贫模式,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贫困人口的治本之策。金江镇的兴隆村和安乐村等村落的部分村民小组居住偏远,村民迫于生计,采伐植被,危及村民生命,必须推进异地生态搬迁。但对小部分坝区的生存环境较好且威胁较小的村民小组来说,异地搬迁的难度较大。一是搬迁的资金需求较大。二是迁入农户与当地村民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因此,立足镇情,因地施策,遵循“易地搬迁”+“就地改造”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统筹协调,改善居住环境。
  (三)“整村推进”+“新型村建合作社”扶贫模式。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指以政府为主导,以贫困村为平台,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自整村推进扶贫实施以来,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政府的扶贫投入不足,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文章提出“整村推进”+“新型村建合作社”扶贫模式。所谓“新型村建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指以村三委为主导,以村主任为法人代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村民以入股、参股的方式参与加工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通过“整村推进”+“新型村建合作社”扶贫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政府投入资源,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四、结语
  文章结合金江镇贫困成因,分析其贫困现状,根据各行政村的特色,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出三种扶贫开发模式。通过对以上三种主要的扶贫模式阐述及现阶段扶贫模式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扶贫模式;另一方面虽然扶贫模式有所不同,但相互贯通,在不同地方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模式总和考虑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郭晓鸣.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00(06):65-71+79.
  [2] 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1(03):226-228.
  [3] 刘彦才.异地搬迁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计划与市场,2002(01):42-43.
  [4] 任燕顺.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探索——参与式扶贫理念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梁亚婷,女,河南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