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群众路线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

日期:2018-07-15 10:49:43 浏览次数:

  摘 要: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把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和推动主体,将传播内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在实施路径中要将“一切为了群众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动力,将“一切依靠群众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群众路线;内涵;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回望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党的群众路线认识论、价值观念及工作方法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我党历史上是以“哲学大众化”运动为发端的。被称为“哲学大众化之第一人”的艾思奇首先做了哲学的大众化尝试,其所着《大众哲学》一书用通俗的语言、群众熟悉的事例把深奥抽象的哲学表达出来,打破了哲学的神秘感,使哲学从晦涩的书斋里走出来,变得通俗和普及。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时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班典礼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通俗易懂的概括,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2]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研究较多,也较为成熟,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从少数人掌握的深奥抽象理论到多数人掌握的通俗具体理论、从小众的外在理论到大众的内化精神信仰的一种转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通俗易懂,更形象生动,更贴近生活,喜闻乐见,使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过程。
  二、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它的含义概括地讲,就是党章中所说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3]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笔者认为,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包含对象,现指一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各族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一切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阶层成员。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经典着作、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有益经验等,都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但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理解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参差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人民群众所需要、所关注和最容易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作为传播重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
  人民群众通过学习、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宣传和推广,即人民群众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学习者,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实践不是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创新不是由少数人进行转变,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完善。
  三、群众路线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群众路线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根本标准是是否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利益,一切依靠群众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现路径。
  (一)一切为了群众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动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幺,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去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立足群众利益,既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得实惠,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人们群众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做到让人民群众真心接受、学习和拥护马克思主义,在掌握、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为理论创新提供材料,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程度地大众化。
  (二)一切依靠群众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5]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群众的力量,坚持“一切依靠群众”。
  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学习需要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主体、学习主体都是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让人民群众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成果入脑、入耳、入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