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日期:2018-06-15 20:22:33 浏览次数: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人际和谐,还是传承中华文明、培育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生文明素养缺失是由家庭教育、学校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自律性差等原因造成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评价体系是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1 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6年新学期开始,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学联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专题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的文明修身为何如此备受关注?其意义在哪里呢?
  1.有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大学校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还为学生走入社会提供人际交往的演练平台。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致使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并给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加强对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用语、得体着装和守秩序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还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
  2.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要承担着育人的职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一批批大学生走进国家建设者的队伍。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举止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大学生文明修养的重视度要超过对其业务能力的评估。也就是说,社会与学校在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即社会更看重人才的品性和文明修养。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西方追求自由、个性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遭到摒弃。有的学生把相互间的问候视为繁文缛节;把尊师重教的传统视为形式主义;把相互间的忍让视为懦弱的表现。如今部分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素养缺失,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水平。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国民的文明程度也越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仅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现代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因素。
  2 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以义乌工商学院学生为例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并全部回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是有认知的,90%的学生认为言谈举止会影响到个人形象。71%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很重要,并表示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文明程度是值得肯定的。80%的受访者表示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就餐排队、保持图书馆安静;74%的学生表示不会乱丢弃垃圾。但是,对于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间使用文明语等方面,43%的学生表示做不到;课堂迟到、玩手机、情侣公众场合亲密等不文明现象还是存在的。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文明礼仪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9%的家长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是重视的。但是,随着孩子升学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长把注意力转向孩子学业成绩和对其艺术特长的培养方面,对孩子的文明教育开始边缘化。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是大事,其他方面可以暂缓。还有些家长自身文明程度不高,在孩子面前言行较随意,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
  2.学校的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成绩,文明礼仪很难在考核体系中得到量化和体现。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原则上都把德、智、体、美、劳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尺。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体”仍然成为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这两项是可以通过考试得以量化的。而德与美可以被视为文明礼仪的程度,这在现实中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更没有哪个学校把文明礼仪单列出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指标。受访者中55%的学生认为,学校是以考试成绩的排名作为评优标准,而考评的标准也成了学生努力的目标。
  3.家庭和学校相对宽容的环境,往往纵容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校园中人际关系简单,无非是师生和同学关系两大类。对于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老师和同学对其宽容度较高,这种容忍不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7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阻止同学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觉得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不该过多干涉;另一方面也怕同学感到尴尬。相反,大学生同样的不文明行为如果发生在社会,往往会受到舆论的谴责。45%的受访学生也表示,在校园里举止会自由随意些,但在社会上则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这就说明,学生对文明礼仪不是认知不够,而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够。
  3 加强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构想与举措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修身的觉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阵地,突出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部分学生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一种形式,对他人没有太大意义。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敬人。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正是这种尊重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人际和谐。也有学生认为,文明修养程度高低不会对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不对的。社会与学校评价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校主要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而社会则以品性、文明程度作为对人进行考量的依据。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从能在实践中去付诸行动。
  2.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遏制校园不文明行为。学校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倡导学生做文明人、用文明语,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其次是健全考核制度,把文明礼仪作为对大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90%的受访学生表示,把文明礼仪列入考评体系是合理的。学生会也可通过设立曝光台,定期回放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对不文明行为者予以扣分和曝光。再次,学校把对班主任的工作业绩考核与班级宿舍的整洁度、学生的文明行为挂钩,提高教师对大学生文明修身的监督力度。最后,就是通过树立典型,对优秀学生和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号召全校师生学习。
  3.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活动落到实处。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会把授课对象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抓拍校内外不文明的图片,并制作成PPT,在修养课授课之前进行演示。通过这项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受到教育并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律性明显增强,不会乱丢垃圾并能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为解决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问题,学校还专门与校内外的礼仪课教师进行沟通协作,请他们给学生开礼仪讲座,以此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除此以外,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服务,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义乌每年都会举办义博会、文博会和森博会等各种展会,而志愿服务队多数来自于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服务队在上岗前要进行文明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文明言行和得体着装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意义。各种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可以把平时的说教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协同家庭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摇篮。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教师建立了家校联系群,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及时跟家长沟通,以便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家长,家长的行为又会折射给孩子。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作用下,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才可能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王立华(1970-),女,吉林四平人,法学博士,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