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学生感想篇

日期:2018-07-16 11:00:13 浏览次数:

  ﹡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课程学习心得
  顾鑫峰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王老师讲座的题目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确,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快速发展。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经济。对个人而言,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因素。因此,我认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应该具有经济头脑,学会用经济眼光看问题,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北大学子!
  王老师在讲座里一共列了十大经济学基本原理,我都一一进行了思考,尤其对其中的四个经济学原理,我深有感触。下面的心得中,我将以其中一理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和理解。
  原理1: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我的理解: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时候人们为了得到某个自己喜欢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其它的东西,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往往要求其在两个或多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通过这一原理,我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权衡取舍的重要性,只有细致分析好各个选择项的利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例:对于我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往往有三条出路,即工作、保研、出国。很多人在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矛盾,不知道自己该走那条路,因为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中所指的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我将这三条的利弊做了一个表格,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保研、出国各有利弊,无所谓谁好谁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作出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会选择继续深造。同时考虑到对于出国深造,如果想到顶级学校(如MIT、斯坦福、东京大学、加州大学等)就读,本科需要有在系里前几名的成绩,而我不具备,虽然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十几名左右,可以到诸如美国的二流大学深造,但是北大也是不错的大学,而且中国的发展很快,有很多机会,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我选择了保研。我不敢说这是最正确的,但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我的。
  以经济眼光看待世界,并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做出理性的思考,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环境。正如王老师所言,当我们看到某条新闻、或者听闻国家作出某项决策时,用自己的思维来想想为什幺会这样,想想这背后的经济因素,会有很大收获。
  
  ﹡听王会民学长讲课有感
  吕欣研 北航软件学院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我们可以学习经济学家的理性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性是指:要有明确的利已的目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行动;与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相符,不反复,不后悔。
  首先,人类是利己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王会民学长的讲解十分有说服力,让我感到自己有时确实“自欺欺人”,实际上仔细追究根本,还是出于利己的目的。比如,我对一个人好或者我爱展示自己,表面上是付出自己,但深层的心理还是想得到对方的关注、支持或建议、甚至机会和帮助,希望自己有收获、得到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觉。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如此。
  再如,我习惯经常感谢别人,在学校里如此,在工作和单位中也是如此,很坦诚,给人印象似乎都是别人在帮助我。但实际上在工作中没必要过度感谢,因为这些活动多数都是“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帮助。这不是“感情”,而是“关系”。在工作关系上不能完全套用学校里的师生、同学的友谊和感情。
  第三点,“与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相符”。王老师列举了一个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在工作中的“吵架”现象,实际上是与目的相反的行为。我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类似情况,项目组任务分配不公平,鞭打快牛,懒人却可以浑水摸鱼,导致工作进度也是前松后紧,很难

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学生感想篇

正常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不及时解决,为了确保工作任务按计划完成,我会以很直白的方式去点破实质,虽然有利于工作结果更好、更公平,但还是会给人留下“不愉快”的感受。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的是保证自己采取的行为能够达到目的,而不是单纯考虑自己的感受是否公平,忘记了目的和工作角色,而采取了破坏目标的行为,或者虽然达到目标但却造成了其他负面影响。
  王老师列举的另外一个实际例子是:先解决问题,后追究责任。这种情况我也多次遇到。尤其面对本来可以避免、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但有些人还是会明知故犯(由于各自利己的目的和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到控制情绪,首先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不要放大问题,最好弥补,至少是维持现状”,之后再总结,找到原因。
  生活不只是学习和工作,生活包括很多方面。生活完整和充实的人,才有更完善的个性和心态,而这种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才是造就优秀的充分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
  王会民先生介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分析,拓展了我们的知识,使我得到了理解问题的新视角,或者是更深入的思考。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通过运用这些原理,针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分析,因为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去体会。虽然当时面对问题,自己并没能上升到如此理性和科学的高度去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通过王老师的生动、精辟的分析,点出了问题实质,使我明白到底“怎样做”才是“理性”,为什幺这样做,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消除了一些困惑,使自己感到思路更加清晰、活得更加明白。
  
  ﹡经“人”济“事”
  陆顾婧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非常有幸在“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课上,听到了我校计算机系84级王会民学长题为“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精彩演讲。学长结合了生动的实例为我们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从中阐发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长对选择、机会成本和边际量的精辟阐述,让我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受到了很大的洗礼。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交替(选择)关系”。确实,选择无处不在,小到早餐是选择牛奶面包还是豆浆油条,大到毕业后是选择创业还是进公司……有些选择或许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有些选择却能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学长的演讲给我们的答案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然后理性地做出选择。
  但是何谓“理性”呢?学长在这里通过对两个名词——“机会成本”和“边际量”的解释,给了我们他的个人见解。“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外一些东西。每件事都有其成本,因为我们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就会丧失去做另外一些事的机会。因此,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一直觉得是机会就得去把握,然后好好奋斗,天道酬勤,这样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但是学长却引导我们去质疑这一点,去挑战那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当然,这不是说学长不鼓励我们去奋斗,而是告诫我们要去“经济”地奋斗。这是个处处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代,如果遇到任何一个机会,我们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必然会与另外一些机遇擦肩而过。我们要去做的是好好评估各种机遇的机会成本,然后抓住机会成本小的那些机遇去大干一番。这样才算“经济”,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去把这些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机遇中去,实现最大化的收益,需要我们去理性地决定我们要投入“资源”的方向和我们在每个机遇中投入的“资源”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