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中考说明文语言题备考指导

日期:2018-07-15 10:24:05 浏览次数: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说明文语言一直是一个考查热点。这类题目题型多样,问法多变,但总有章可循。为此,结合一些典型题目和2012年各市中考试题,介绍具体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品味说明语言有下列几种常见题型。
  题型1 加点字词有何表达作用?
  答题技巧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 1. 解释加点词含义(或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中考说明文语言题备考指导)量)。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 指明加点词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 ④ 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 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2012年重庆中考试题)
  (1)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答案: “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2) 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答案: “败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题型2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 (1) 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2) 解释词语的含义或定性。(3) 在文中表示……意思。?摇(4) 若删去,原来什幺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幺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如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 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幺?(2012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 不能去掉。“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
  题型3 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幺?
  答题技巧 (1) 表明态度:不可以;(2) 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 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 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例如 ⑦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常用措施:一是开源节流,其主要手段是对滨海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如拦截和存蓄降水并用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兴建跨流域调水过程将淡水引入滨海地区等,二是构筑防渗帷幕,即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滨海地区构筑防渗帷幕,适当地拦蓄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淡水入海量。三是适应性生态改良试验,即直接利用地下微咸水或将其与淡水混合利用浇灌耐盐作物,分区治理,发展海水入侵区经济的生态改良试验,如在海水入侵区建立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农、牧、渔、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改良土壤。
  第⑦段“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一句中,加点词语“防治”能否改为“防范”?为什幺?(2010云南昆明中考试题)
  答案: 不能。此处的“防治”有预防和治理两层意思,而“防范”是指防备、戒备,不含“治理”之意,如将“防范”用在此处则与选文的内容不符,语言就不准确了。
  题型4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画线的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幺?
  答题技巧 (1) 表明态度:不可以;(2) 指出原来词句的顺序的作用(3) 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