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地市级广播资讯节目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日期:2018-07-15 02:34:41 浏览次数:

  摘要:信息快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广播作为传统媒介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广播资讯节目,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夹击。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播,为使广播资讯节目持续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必须开展自我革命,创新节目形态,强化广播特色,深入发掘本土新闻的价值,用落地民生的服务性和体贴个体的互动性,锁定固定收听群。
  关键词:广播资讯;节目形态;服务性;本地化;广播语言
  十年前,当传统的新闻广播开始专业化之路时,滚动资讯节目的创办是开路的试金石。十年前,昌吉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资讯20分》节目,每到整点滚动播出,前10分钟,是新闻,有的新闻是记者现场连线发来的;后10分钟是免费播出的服务信息,比如招工、二手房、二手车等,在昌吉反响极好,收听率很高,主打最新、最快的资讯和实时、准确的更新,树立起“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品牌形象,可以说,当时新闻广播的率先革新发展,引得昌吉其他媒体艳羡不已。但是,时至今日,信息传递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变得越发快捷迅速,新媒体尤其是即时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广播资讯节目的短平快优势遭到很大削弱,如今昌吉台的咨询节目不再火爆,已经分散到其他栏目里了,所以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一、新媒体节目形态的灵活化
  单以速度而言,传统媒体的资讯节目在新媒体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处于落后追赶的状态。当下许多热门新闻或是引爆全民讨论的话题,大多由新媒体发端,传统媒体始终处于配合、补充的工作状态。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广播资讯节目已经无所作为,只能复制粘贴网络消息,嚼人剩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新媒体一心求快的海量信息战术中,已经为广播资讯节目创新灵活的节目形态,留出了足够空间。
  首先,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是建立在散乱无序、未经核实的前提下,因此“曝出”、“被曝”等词语,是新媒体资讯头条中出现的最多的字眼。而拥有专业新闻采编团队的新闻广播,不仅能将多年的从业经验投射到资讯节目中,查证核实信息来源,求证事件细节,辨别新闻真假,还能对新媒体资讯中的粗糙浅薄,做内容上的充实、细节上的完善。比如去年到今年,昌吉电台微信朋友圈中不断出现诸如某孩子被拐骗,某家老人走失,某处又出现恐怖活动等等,作为本地主流媒体,昌吉电台迅速跟进,记者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在本台微信公众号里及时回应,该辟谣的辟谣,该公布真相的公布真相,同时发挥新媒体的蒸发效应,广覆盖、出手快,为群众呼吁解难题,为弱势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其次,新媒体为求速度,全力以赴在信息传递上下功夫,实现的是信息传递点对点的直线传播,而广播资讯节目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信息传播扩散为点对面的深度传播,并且可以根据新闻价值高低、内容丰富程度、后续进展情况,灵活调整报道幅度及报道方式。遇到突发事件,广播资讯节目可以随时插播报道,持续跟进;聚焦重磅事件,广播资讯节目可以立即扩版成为深度报道,梳理汇集各方信息源,为受众提供全面深刻而又条理清晰的资讯组合。在这方面,昌吉电台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今年夏季东三县洪水受灾,和今年昌吉州考古界的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新发现等等,及时不断跟进报道,让听众深入全面了解情况;这些做法,不仅受到上级宣传部门的肯定,也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最后,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已经无法成为主打优势时,第一话语权应该成为所有传统新闻媒体的终极目标。新媒体赋予信息更多的传播途径,也赋予了更多人话语权,但是,众声吵杂中,唯有有价值、有意义、有指导性的声音,才能够被传播和留存。转瞬即逝的速度,永远不可能取代历久弥新的深度。广播资讯节目只有去思考,去采写,去深度挖掘,去去伪存真,才能在激烈的资讯大战中,形成无可取代的传播力和震撼力。
  二、本地化是地市电台安身立命的根本
  新媒体使资讯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一时一地的新闻资讯,能瞬间传遍天南海(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地市级广播资讯节目的困境与应对之策)北。但对于特定的受众群来说,宽泛的信息源和密集的资讯轰炸,未必有实质的帮助,全天成千上万的资讯更新,受众也不会“照单全收”,特别公众号微信已经大行其道,受众越来越学会分辨思考取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便大打折扣。广播资讯节目虽然无法突破地域限制,但也正因为对服务地域和服务人群的针对性,才能在资讯内容的选编、报道重点的选择以及服务对象的把握上,突出本地化和服务性,进而锁定和扩大固定受众人群。相对于新媒体的各类信息大杂烩,广播资讯节目在灵活多变的节目形态上,可以将“严肃权威的时政新闻、高屋建瓴的投资指导、实用平和的生活信息”融为一体,既有严肃性,又有时代感,既有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又有良好的服务性。就如昌吉台今年开办的几档节目《全州新闻联播》《美食地图》《车行天下》等,还分别建立了各地记者微信群,吃货群、车迷群等,可以时时在节目中交流互动,并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吸引了本地大量 “粉丝”。
  贴近性一直是新闻节目的要素之一,广播资讯节目因为传统而更“接地气”,只要在内容的选编上努力贴近本地市民群众,服务日常生活,就能够超越新媒体,与受众形成更全面的融合与互动。实现落地民生的服务性,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尽量选取与本地民生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二是在报道新闻时尽量从百姓视野、受众角度切入,避免新媒体报道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三是精选包含趣味性、生动性、服务性的软性新闻,提升受众的兴趣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四是采用更加贴近受众需求和体验的节目编排形式。只有更好地丰富广播资讯节目的内容,拓展节目的服务性,提升内容的可听性,扩大节目的听众群,才能使广播资讯节目更好地服务大众生活,接近大众生活。
  三、互动性凸显对个体的关怀
  对于新媒体而言,受众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的,比如用“网友”、“粉丝”等名称模糊代替了每一个不同的受众个体。而广播节目无论是早期的听众来信、短信平台,还是后来的直播热线电话等等,在与受众互动时,都是针对每一个真实的个体,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广播资讯节目来说,对听众提供的新闻线索的处理,听众意见的反馈,以及听众疑惑的解答,更能突显媒体与受众之间“一对一”的贴近感与针对性。
  在广播资讯线性传播的路线图里,受众可以说是某个环节的把关人,他们对于新闻资讯的反馈,有一个聆听、思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的过程,这令广播资讯节目与听众的互动,能以冷静起步,再以理性发展,而非一时的情绪爆发。拥有这样的受众基础,也使广播资讯节目有了较大的自我调整空间,对听众感兴趣、关注度高的内容,可以进行强化处理,在报道中予以体现;对听众持续关心的话题,可以保持后续报道与跟进配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度。通过与受众进行有品质有个性的互动,广播资讯节目也就能建立起有高度有特色的传播通道,进而形成专属于自身的固定而忠实的受众群体。
  四、广播语言的特色性无可取代
  现如今,无论是官方网站还是官方微博,或者是官方微信,传统媒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而唯一无可取代且无法复制的,是传统媒体传承多年并且耐以生存发展的传播形式,对于广播而言,那就是声音。广播新闻的传递,依靠的是声音符号体系,因此广播资讯节目,报道传播一手“带响”的新闻资讯,是区别于任何新兴媒体的立身之本。
  (一)新闻现场的音响感染力,并不会因为传播速度的加快被消释。在资讯快餐的制作中,简略的文字表述提高了传播速度,但却是以牺牲生动悦耳为代价的。可作为人体感官之一,听觉体验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二)广播资讯主播的声音报道,具有文字无法呈现的多面性和生动性。听人娓娓道来的新闻,与埋首读取信息,最终获取资讯的过程体验,迥然不同。
  (三)用声音完成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的场面、情景、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使听众的情感,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悲喜起伏,并直达心底,留下记忆,这也是资讯传递的最终目的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