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读后随笔

日期:2018-07-16 10:49:19 浏览次数:

  《上海文学》编辑上海青年作者专辑,让我写篇评介文章,我很乐意。我想起1981年5月号的《上海文学》,也是一期“上海青年作者专辑”,是编辑部委托陈村编辑的,其中选有我的短篇小说《留守处纪事》,前辈何满子先生对这些小说作了评点,让我记忆至今。二十四年过去了,现在我变成了评点者,我很珍惜这份责任。
  这些作者,多数我都熟悉,好几位都是《萌芽》的作者,有着很亲近的感觉。我读得很有兴致,一边读,随手记录了即时的感想,零碎的,但是真实的。当然不一定正确,只是一个读者的随感,仅供参考。
  蔡骏行走在审美的两端。这个现代童话用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多义的故事。白马象征什幺?男孩象征什幺?白马就是男孩,男孩就是白马。这样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故事却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故事置身的时代是真实的,现实环境是真实的。这是一个纯洁的灵魂在当今时代的遭遇。
  叙述得不慌不忙,不动声色。把强烈的情感寓于淡淡的散文的讲述之中。
  从大海里来的,上白马,又回到大海中去了,这是作者的理想。
  还缺少一点出人意料的东西。所以还是有逻辑的影子,有作者刻意想表达什幺的痕迹。(关于《小白马》)
  《飞毯》把复杂的人生尽量简化了。写小说本来是要在看似简单平常的生活中找出背后的复杂性并细腻地加以描写。但小说确实也可以倒过来做。这篇小说的内容够一部长篇了,却变成了六个字。高度浓缩以后,就有一种退后几步观察事物的效果,看得更明晰一些。但又不是对生活的归纳,是具象的抽象。不过这样的小说,需要读者的阅读耐心,尽管篇幅不长。(关于《飞毯》)
  唯一一篇写农村的作品,所表达内容,虽然也是以前作品中已表现过的,没有出乎意料的东西,但最后一段宕开一笔,给了读者思索的空间。朴实的语言和内容很协调(关于《最美丽的等待是空空荡荡》)。
  对这个关于一位男子莫名奔跑的荒诞故事,我想不出可以说些什幺。 目前表达出来的模糊零乱的信息似乎尚未集聚成足够打击人的力量。(关于《熊猫》)
  传统的小说其实是最难的,因为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只有凭实力。
  不是写什幺历史,写什幺“运动”,是在写一个人,或者说在写两个人。但人是在历史中的,所以历史感就出来了。“三伯”是多幺可爱的一个男人,又可敬,却不见容于那个时

读后随笔

代。那位张昆娣笔墨不多,到最后才出现,却令人印象深刻。小说写得很朴素,却很见功力。(关于《小站》)
  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游戏,身体投入的游戏或智力游戏。《找寻》吸引我的是构思。作品特殊的结构表达了某种意思,填入的内容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关于《找寻》)
  一个很流畅的故事,一篇关于都市人的小说,描写着有关隔阂、孤独和生活的虚拟化。但感觉轻巧,虽然涉及到死。(关于《伴侣》)
  梦幻般的故事和诡秘的气氛是从小说开始的那个细节生发的:有两瓣趾甲的小脚趾——拔掉趾甲、露出肉洞、流血,并成为不可思议的瘾。小小细节触发强烈的生理刺激,并将由此形成的氛围笼罩住整篇小说。小说于是具有了控制读者的力量。(关于《九赎》)
  读完这些小说,我在想,上海的年轻小说家们无疑是有才华的,风格多样的这些作品已经充分证明了。可是我发现,这些小说,或者说其中多数作品,对当下上海的生活,似乎有着一种若即若离。文学当然不是一种地域性的产品文学不必承担对上海进行素描式表现的功能。但我很想看到生活打在作品上的印记,看到生活凝聚在笔端的分量,看到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的人情世态的斑斓和五光十色。这是读完以后在总体上感到的一种遗憾。
  2005年12月18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