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考试心得 >

审视、反思与重构

日期:2018-07-16 10:37:05 浏览次数: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ya/jsya201716/jsya20171607-1-l.jpg
  摘要:学校变革过程的复杂性要求变革的当事人必须厘清其中的关键要素及重要关系,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学校变革中最为关键的两对关系。师师关系要从当前的“表层共事者”走向“深层合作者”,师生关系要从权威型、民主型走向独立型。这要求学校在变革中打造“三位一体”的理念内核和由内及外的路径群,实现师师与师生关系从“实然”向“应然”的转变。
  关键词:学校变革;师师关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39-05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历巨大转型的同时,教育领域也在经历着如火如荼的变革与改造。迈克尔·富兰曾言,“变革是一次走向未知目的地的旅行”[1],变革的过程复杂,充满意外,学校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复杂性的开放系统在变革中更是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包括两大范畴:要素与关系。因此,厘清学校变革中的关键要素及重要关系对我们认清学校变革的复杂性及推动变革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审视:学校变革中的复杂要素及关系
  彼得·圣吉曾提出变革过程的复杂性包括“细节化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复杂性”[2]。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而后者才是变革的真正领域。学校变革就有着难以琢磨和预料的“变化的复杂性”。要想厘清变革脉络,首先要明确学校变革中的关键要素。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子系统,其核心构成是“人”和“事”。[3]人的要素主要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可以这样比喻,在学校变革中,校长是变革的“蓝图设计师”,教师是变革的“主要实施者”,而学生则是变革的“首席体验官”。这些要素搭起了学校变革的静态支点,要想更为深刻地理解变革,就要厘清这些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复杂的开放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必须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流,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并发挥功能”[4],学校系统也是靠着与内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维持自身的运转。在学校变革这件“事”的运转过程中,学校的内外部关系图如下:
  如图1所示,学校变革受内外两个“环境圈”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因素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当前的课程政策与社会需求、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技术、家庭与社区的变革意向等。外部环境的诸多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变革的“先兆”,铺垫着下一步变革的进行。前文提到,学校变革中内部的人的要素主要有校长、教师和学生。在变革的过程中,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校长作为变革的“设计师”对教师团队进行“洗脑”,使教师接受变革主张,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关系呈现“传达—接受”的单向沟通状态;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则主要是通过教师传达变革精神、实施变革举措来体现的间接沟通关系;而教师之间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反馈则是变革中发生频率最高、且最关键的活动,是推动变革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我们用变革中的沟通频率与是否存在反馈和互动来对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可以归纳出其中的重要关系有两对:师师关系与师生关系。在学校面临的内外部复杂要素与关系圈中厘清这两对关系是变革成功运转的关键。
  二、反思:师师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
  虽然师师关系与师生关系是学校变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对关系,但正因为这两种关系的互动频繁、影响因素多且难以把控,它们在学校变革中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冲突和选择。那幺,在当前学校变革的情境中,这两对关系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分别是怎样的呢?
  (一)师师关系的实然与应然:从“表面共事者”走向“深层合作者”
  受教育制度的规约和课程分化传统的影响,教师的制度权威身份和心理防御机制被不断地强化,导致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合作,教师群体中难以出现公认的教育权威,其行为也表现出很强的“专业个人主义”倾向。[5]实然状态下的师师关系呈现出合作的表面性和关系的冷漠性。
  1.表层成事的“共事者”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师合作不断增多,但这种“成事”的过程往往趋于表面化,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即便在教师合作中存在‘对话关系’、‘对话文化’的成分,几年来在一味强调竞争、忽略合作的市场导向的环境中,也正在面临蜕化变质的危险”[6]。为了“成事”而“成事”的合作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反而容易加剧个人主义倾向和为了高效率“成事”所形成的畸形竞争。正如学校在推行走班制改革之初,每个教师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即使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师内心的挣扎并未从这种看似顺利的表层“成

审视、反思与重构

事”中获得拯救;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自己,在这项变革中只有自己出色的表现才能推动自身发展,才能使自己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变革。这种心存芥蒂与竞争意识的“合作”只是促进了表面上的“成事”,师师关系是偏向对立和分离的,教师内心依然是空虚感与焦虑感并存。
  2.交往成人的“合作者”
  无论表面上的合作开展得多幺轰轰烈烈,没有坦诚交往与积极成长的师师关系依然是病态的,不利于学校变革的良性运转。良好的师师关系应该是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虔诚的学习共同体关系,是基于彼此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成人”过程,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事”。换言之,没有“成人”价值的“成事”是无意义的,只有在有意义的交往过程中,师师关系才能从“对立者”与“分离者”走向“合作者”与“共同体”。师师关系从实然走向应然的过程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二)师生关系的实然与应然:从权威型和民主型走向独立型
  在学校变革中,由于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原本就充满复杂性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其中,最为常见的师生关系有权威型师生关系和民主型师生关系。
  1.权威型师生关系
  在偏向传统与保守的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关系呈现“权威型”,当这种师生关系遇到学校变革,教师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师生之间的交往以教学任务和知识传递作为纽带,关系冷漠疏离。在这种关系中,“知识是那些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赐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7],教师只是把变革中与学生有关的部分转化为直接的教学日常,学生无法感受到变革所带来的师生情感上的改善。同时,长期习惯于听从教师指挥的学生缺乏话语权,在变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学校组织重要成员的作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