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新闻资讯 > 军事 >

渤海军区教导旅 抗联教导旅异国苦练军事技能

日期:2018-07-28 00:05:30 浏览次数:
原标题:抗联教导旅异国苦练军事技能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周保中的日记收录其中。

1946年,冯仲云(左)、彭真(中)、周保中合影。

周保中和夫人王一知。

周保中所领导的抗联第五军密营营房。

照片由省档案局(馆)提供

核心提示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按原件刊印了周保中四卷本日记。这些日记写于1936年至1945年,翔实地记录了周保中所领导的抗联部队的全部战斗历程,以及从1940年到1945年在苏联远东地区进行整训的全过程,重现了这支传奇部队在异国他乡的真实生活。

日记中记录的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铁骨柔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抗联战士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担当、奋斗自强。

推荐语

日记映照忠诚

张虹

辽宁省档案局(馆)副调研员

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关于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我已经读过大量的史学著作,也从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图片影像资料里获得太多的直观印象了。可这些,都无法取代展读《周保中日记》带给我的震撼。

总计4卷本70余万字的日记,记录了周保中从1936年3月至1945年8月所度过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这段时光,是东北抗日联军从组建初期直至抗战胜利的全过程,应该是周保中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这本日记的史学价值是巨大的,记录了周保中所领导的抗联队伍从党组织建设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也记录了周保中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所拥有的坚定的信仰、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担当、奋斗自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本日记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的私人生活记录和情感记录。战斗失利时的难过,失去最亲密战友和同志时的悲伤,还有工作中出现矛盾时焦虑不安的情绪,都被周保中用文字坦白地记录下来。

今天要给大家重点推荐的,是日记中所记录的从1940年周保中带领部队转移至苏联整训的那段时光。抗联教导旅是抗联战斗到最后的一支队伍,是抗联留下的最后一颗火种。在异国他乡,他们苦练军事技术,加强政治学习和队伍建设,目的就是打回老家去,为了抗战胜利和民族的独立战斗到底。很多人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苏联军队给予了巨大的支援,但如果你读了周保中日记,你更应该明白,只有自强不息、奋斗到底的人,才会赢得尊重,才有享受胜利和幸福的权利,一个个体如此,一支军队如此,一个国家同样如此。

“忠诚担当”“奋斗自强”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人的文化血液中自带的基因。《周保中日记》中所披露的这段历史,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这种精神闪耀的光芒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周保中,1902年出生,云南大理人,白族。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中任团长、副师长。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先后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周保中回国。1932年7月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第2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942年任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病逝。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的每一名官兵都身经百战,具有爆破、发报、武装泅渡、驾驶等各项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技能。有人将它称为中国特种兵的先驱,有人说它是抗战胜利时中国所有军队中单兵战力最强的一支,它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这支部队的另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这是一支以中国人为主,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同时又是一个国际化的部队,又称中国特别旅,有一个苏军序列的编号:苏联红军独立步兵第88旅。

对这支传奇部队的历史,有无数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也有不少文艺作品描写过它。而我们今天所要披露的与这支部队有关的资料,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它来自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周保中将军的日记。

苦中作乐的抗战岁月

日记摘录

1936年5月18日

午餐托炭窑工人代煮小麦,陈送山上休息处,既非粥,亦非饭,焦黑难堪,较猪矢(食)犹劣,戏问工人曰:此食狗吃乎?答:狗不吃。又问:猪吃乎?答:猪不吃。乃相笑视,俯就食,其色难看,其味恶难堪,然而亦足以果腹。

1936年11月11日 雪午后止

白雪铺满大地,山中深及尺,挂满茂密参天之林木,野兽绝迹,鸦雀无声,静寂寒冽,婉(应为宛,记者注)若资本主义世界垂亡追悼之序幕。游击争战,最恶此景,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

辽宁省档案局(馆)副调研员张虹介绍,当时抗联部队的艰难,既来自武器、兵力相差悬殊的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又与部队孤悬敌后、缺衣少药、身处恶劣自然环境的状况分不开。

对艰苦生活的描述并不是周保中日记的主要内容,更多的篇幅还是记录队伍建设、工作安排和战斗部署等方面,对于恶劣生活条件的描述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足以使人感受到那种残酷。令人敬佩的是,所有这些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都被周保中赋予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这支部队有着抗战必胜的信念。

一次始料未及的遭遇战

日记摘录

1936年9月23日

九月十二日敌兵车行至距九站西十五里抬马沟东之水平站小砬子,我军主力兵埋伏于道北,另一部配置于道南沟渠边缘。敌兵车行至铁道破坏处机车脱轨,我道北伏兵一齐发射,敌兵日贼车中,秩序大乱。我军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自下午九时开火至十二时,因弹药告急我方撤走,敌人死力挣扎,得保残喘。是役共毙日贼官兵一百九十余名,骑马百六十匹,走狗军慑伏不敢动。此役我军若非弹药中途告急,则贼兵全歼矣。

张虹介绍,周保中日记中,对大大小小战斗的记载众多。针对敌人运输线的破坏,是抗联部队战斗很重要的部分。这次战斗,抗联主力部队战士430人加上反日山林队的100余人准备袭击日寇东行列车。本来以为只是货运车,敌方出动的押运人员不会太多,接战时才知道竟然是敌人的运兵车,列车上共有350名日军和200余名伪军,一场伏击战最后演变成硬碰硬的遭遇战。我军不仅人数少,武器配备更是无法与日伪军相比,全靠战士们的英勇和正确的战术,打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胜仗。

关键时刻的重要会谈

日记摘录

1940年3月19日—3月22日

午后六时由苏翻译同志导引,与冯仲云、赵尚志同志同乘汽车远出郊外×城驻军区,应××××(两位苏军政领导人名,因保密需要隐去,记者注)之召请座谈会,最后决定今后东北游击运动与×方之确定联系,席间交谈简要,接受新工作提纲……座谈会自夜十时至半夜后四时始终止,余回寓所。次日由汽车来载余赴尚志寓所与仲云共同进行回归准备……余根据诸务决留王一知同志(周保中妻子,记者注)留×城学习无线电技术。革命之热烈情感固难割舍,虽暂别离亦颇有感情中,一知尤觉酸楚,不忍别离,为之泣涕者几。……一知为最有刚毅力之女性,余则一切都甚了了,犹不免有儿女柔情也。

张虹介绍,这段日记记录的是抗联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自1939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陷入了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困苦时期,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生存环境极其险恶、后勤补给为零的情况下,抗联战士始终坚持战斗,队伍减员严重,从原来的3万多人锐减到不足2000人。

1940年3月19日,苏联远东方面军代表与中共吉东、北满两省委代表周保中、冯仲云、赵尚志在伯力(今称哈巴罗夫斯克)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协议。苏方为抗联部队提供粮食、武器、服装等后勤方面的支援,建立野营地,供抗联部队越境休整、集训。

在记录了这次重要会议的情况之后,周保中写下了这段与妻子离别的心路历程。张虹说,“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有点儿女情长,可大家要知道,这是在抗联最艰难的时候,周保中和抗联部队面对的是随时可能牺牲的极度危险情况,这一次告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

惊险万分的绝境脱险

日记摘录

1940年10月26日—11月1日

午前十时集合总部及警卫队人员,告以紧张危急之状况,必须振奋精神于饥疲困乏之后,不顾敌情状况如何恶劣,必须紧张战斗准备强行军……遂于午前十一时自三不管宿营出发东进,风雪交作,添加不少踌躇。日贼步骑兵百名左右一队,约在五、六队人往复搜索之踪迹甚多,过尖山子以后敌踪减少。是晚在土顶子西北五军三师去年种地处附近宿营,给养粮食虽濒于断绝,但行军甚速……午后五时我全部集结向西北方撤走中,敌人为我掩护队发现跟踪而至,约五六十名,我掩护队放敌近至十步以外,以猛烈火力狙击之……敌人显然判明我之行动,故自三人班(地名,记者注)以东以迄独木河直达江岸日贼军总计不下四五百名,走狗“满”军亦数百名,分六七路纵横网罗搜索迫追,非得我不可,势甚紧张……获破旧小船,稍加修理,是夜全部移江岸,倚此小舟为宝筏而渡过……危险紧张为数年来余所未曾经历者,已陷于时刻作最后拼斗无可幸免境地。尤在于大江横隔若无小舟渡过,则乌苏里江成为我之乌江矣。

张虹介绍,自1940年3月与苏军会商后,抗联领导人立即着手落实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计划,将三路抗联部队改编为10个支队,使长期被分割于南满、北满和吉东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实现了统一编制、统一领导。新编成的10个支队采取“避实就虚,奔袭潜行”的战术,一边与日军战斗,一边通过逊克、饶河、密山向中苏边境转移。

这篇日记记录的是周保中率领部队突围转移的过程,全文有2000多字,记录了整个转移过程中最后,也是最惊险的六天六夜。虽然语气始终平实,但过程之曲折艰险读之如在眼前。

脱险后的这支部队,是东北抗日战争历经近十年之后幸存下来的最后一支抗日力量,也是继续点燃东北抗日烽火的宝贵火种。

为重返祖国艰苦训练

日记摘录

1942年7月22日

午后七时由王新林同志亲来寓所,着红军制服,余受领远东红军总司令A命令委任为中国特别旅长,张寿篯(即东北抗联另一位重要领导人李兆麟,记者注)为政治委员……

A.中国旅之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乎养成中国东北各省之民族革命军事干部,一旦满洲之变转处于新环境时,中国特别旅应起重大作用,成为远东红军与中国红军之连锁,使中国东北各省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因此旅的建立,必须加速训练,完成任何时期的战斗准备。

B.对于旅之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的养成,不但领会战略战术与游击运动的原则原理与经验,同时必须精通现代各种兵器技术技能。

C.构成战斗的神筋系(应为神经系统,记者注)的通信联络,必须特别注意,因此旅应培养数目众多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干部……

张虹介绍,1942年,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东北抗日联军按照苏军的编制整编,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红军独立步兵第88旅。全旅共有官兵1000多人,其中有约1/3是苏联军官和朝鲜人,所以又称“国际旅”。

重返祖国继续抗战是抗联官兵的最大心愿,正如周保中日记中所记载的,全旅官兵为此苦练技术,全面提高军政素质。开设了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日本侵华史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战形势等多门政治理论课,以及部队指挥与管理、战役战术、炮步协同、地形学、工程后勤保障、实弹射击等多项军事课,还有滑雪、游泳、无线电通信、驾驶等特种课目。仅降落伞训练,在周保中的日记中就有近十次记载,从旅长到普通士兵全部接受训练。

经过数年的训练,全体官兵的政治素质、军事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军及其他盟国作战。”

苏军决定出兵东北前,抗联教导旅组成20多支特遣队,秘密潜回国内进行战前侦察,不仅摸清了日本关东军的军力部署情况,还多次完成了暗杀、破坏等任务。

8月9日晚,百万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击,抗联特别旅官兵以向导、翻译和突击队员的身份全程参加战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勋。

人物

张 虹

辽宁省档案局(馆)副调研员,长期从事清代档案的整理编辑和满文档案的翻译工作。《黑图档》执行主编之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