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精选范文5篇)

日期:2021-07-26 13:56:05 浏览次数:

建设,读音jiàn sh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5篇

【篇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授课老师:杨丰墙 指导老师:邓玲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通过预习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主要特点,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能力方面: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分组设计预习提纲和预习方案,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然后提出预习成果,设计预习问题。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课上通过对预习成果和课上学习的比较,探究问题答案,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2、应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个体的认知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由于本课知识理解在难度上较大,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克服个别学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3、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起到了启示和推动作用。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和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

2、学生容易产生的疑问是: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府对待一战态度为何不同。

【教学方法】

1、讲解法:针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教师可通过分条讲解,使学生明确并掌握。

2、问题探究法:关于十月革命的过程和二月革命及四月提纲的内容,教师可通过提问,让学生复述掌握其过程和内容。

3、比较法:将十月革命和之前的国际工人运动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它们的的不同。【教学媒体】

多媒体、板书、十月革命的图片和材料等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国际工运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他的胜利鼓舞了广大半殖民地国家。因此在现代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引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音乐),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俄罗斯民族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莫斯科的夜色非常美好。现在的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但是1924年的莫斯科没有了风情,有的只是无限的悲哀!

那么,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这个时候的莫斯科充满了无限的悲哀?

因为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因病在莫斯科逝世。

为什么列宁的逝世会给莫斯科带来无限的悲哀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列宁是俄国革命的伟大导师,他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俄国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教学过程】

一、历史条件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46页,花3分钟的时间看一下146页到147页第一段,考虑一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条件?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历史条件: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缓慢 ,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社会矛盾尖锐。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4、一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一些条件

二、进程

(过渡)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因参加一战的俄国,经济濒临崩溃,物质和粮食匮乏。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这就是俄国历史上的二月革命。

1、二月革命

为什么称作二月革命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它发生在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

结果: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性质:二月革命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一场革命,它的任务就是推翻沙皇专制的残余,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那么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俄语“会议”音译)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际上政权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并不能长久维持。这时的俄国将何去何从?

(过渡)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了俄国,并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发表了《四月提纲》。

2、《四月提纲》

《四月提纲》为俄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里所说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分别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列宁为俄国人民指明的方向就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革命的第一阶段要如何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呢?

和平过渡。(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1.2亿多人口中,农民有近一亿,工人阶级只有300多万,布尔什维克党员只有1万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同学们试想一下,这种和平过渡的方式真的行得通吗?

行不通。

(过渡)是什么事件证明了革命的和平过渡是幻想?

七月流血事件

3、七月流血事件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工人、士兵群情激愤,进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7月,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也使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和平过渡只是幻想,决定采取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在列宁领导下,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开始。11月7日,工人、士兵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进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1917年11月7日夜,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

领导者:列宁

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特点: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

(我们可以用顺口溜来概括十月革命的整个进程: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过渡)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对俄国、对人类历史,还是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

请同学们花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149页最后两段,十月革命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

1、对俄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革命,为把俄国从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人类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3、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解放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小结】

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二月革命的成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

一、历史条件

二、进程(顺口溜)

二月革命掘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影响

【课堂练习】

1、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
A、 沙皇专制制度 B、 封建农奴制度
C、 君主立宪制度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 )
A、 沙皇专制政府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 D、 人民委员会

【作业】

全优设计P64—66

周报P49—50

【课堂讨论】

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篇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

实用文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

高考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第八讲:第五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内容概述

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此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1)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也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


实用文档

这一时期共七年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三年主要是祖国的统一巩固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和恢复国民经济。同时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继续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新中国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也初步集中体

现在“三反”、“五反”运动中。

后四年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线指引下我国开始实行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2)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中前进。一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1957年以来的“左”的错误是严重的

后来又逐渐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文化大革命”的错


实用文档

误发动埋下了伏线。

这十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6年9月到1957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正确的线、方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

向。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展

了整风运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了正确的政治方针。 但在反右派斗

争中犯了严重的扩大化错误造成了严重后果。

第二阶段从1958年初到1960年秋。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又发动了反右倾运动“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加之

天灾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造成国民经济的三

年严重困难局面。

第三阶段从1960年冬到1966年春。中共中央制定和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建成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实现石油全部自给。钢铁、电力等工业也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


实用文档

设事业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左”的错误在经济方面尚未彻底纠正而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又有发展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3)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使整个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6年5月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到 1969

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主要是摧毁所谓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在全国实行夺权全国陷于内乱刘少奇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倒。

第二阶段从1969年5月到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九大”以后“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及时采取措施粉碎了这场政变。“九一三事件”后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周恩来采取措施纠正“左”倾错误但很快被“批林批孔”冲掉了。

第三阶段从1973年9月到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以“天


实用文档

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全国人民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江青反革命集团终于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4)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对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线;在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强调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迈向21世

纪的行动纲领。

重点讲解

考点1: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实用文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像建国初期的“银之战”、“米棉之战”、“三反”、“五反”运动中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很多内容以及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考点2:调整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调整和改造是党在不同的阶段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同政策。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a.背景不同。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党在恢复国民经济时期采取的

措施。而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进

行的。

b.目的不同。调整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发挥其有利

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恢复整个国民经济; 改造是为了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变革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

c.影响和作用不同。调整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从而使国

民经济根本好转。改造是消灭剥削制度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


实用文档

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时的认识是进入社会

主义)。

联系: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认识:党的政策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制定的具有灵活性。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的对象。

考点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1949 年——1956年间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我党的指导思

想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①变化过程:由照搬苏联经验到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

本国情况走自己的。

②原因

a.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确立

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国初期向苏联学习是必要的但苏联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

c.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但中国共产党也由此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

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实用文档

道。

(2)1956年——1966年党的指导思想存在的两种趋向及评价:

两个趋向:

①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即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如《论十大关系》的提出;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总任务的规

定以及综合平衡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等。

②“左”倾错误的趋向。即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如追求主观臆想的、盲目冒进的高速度急于求成的思想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等。

认识:

①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两种趋向都是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建设社会主义道的过程中发生的要正确地加以总结。

②十年探索中一再出现过的“左”的趋向和错误使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和挫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

③但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和理论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导地位使建设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实用文档

(3)20 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的历史

条件主要问题、重大方针政策、经验教训、意义。

①历史条件:

a.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中国共产党开

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印度支那停战周边环境相对安定。

②面临两大问题: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③方针政策: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

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

b.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c.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

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提出与

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 12年科技发

展规划。


实用文档

④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提了历史依据。

⑤经验教训:

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b.经济建设的方针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办事。

(4)1956 年——1966年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

设方针的认识实践上所存在的成败之处及经验教训。

成功之处: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

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在经济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实用文档

失误之处:

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道同资本主义道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线。


实用文档

考点4:“文化大革命”及其发生的原因

首先要明确“文化大革命”一词是当时的错误称呼实际上那场运动根本不能称为革命它只是一场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乱;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文化大革命”这场动乱产生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其中“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导致“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如:党缺乏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反右倾”斗争扩大化以来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毛泽东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党内民主生活的破坏和个人崇拜严重等。

考点5:中国人民在前进道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①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当时的主要任务: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时的主要任务:巩固


实用文档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

③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的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考点6: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和中国建交的几次热潮及形成原因

(1)建国初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在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时又采取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方针。

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把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

(3)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的扩大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同时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第三次热潮。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对外政策也作了重要调整。这样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的外


实用文档

交事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试题回眸

1.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

家担任某的副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辨别能力。解题关键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资本家。 D项意见是正确的。

其它三项意见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D。

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 1954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本题属比较式选择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

新特点即只有它具备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拥有。


实用文档

A、B、D三项是两部文件的共同之处 C。

3.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

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

就与挫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解析:1957年——1966年又称“十年探索时期”由于中共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中前进所以B项正确;C项是文化大革命;D项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B。

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干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实用文档

C.1966年 D.1978年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出隐性信息:主要是歌颂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之前的丰功伟绩。所以它的创作当不早于1978年。D。

5.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

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据此回答:

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历史背

景。D。

6.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

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城镇农副产品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A。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


实用文档

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

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

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解析:A。抓住关键信息时间是1956年又提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是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

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


家的经济困难


实用文档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十年探索时期政府进行经济调整的主要目的。1959——196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针对这一情况A、B、C三项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应该排除。

9.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

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线 D.提出调整

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D。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因此5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0.“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

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实用文档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解析:A。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开始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

高考预测

1.过渡时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重要措施三大改造和“一五”

计划仍将是命题热点。

2.全面建设时期要注意成功、失误的表现及经验教训。

3.“文革”注意背景全面整顿、对“左”的抵制。

4.新时期肯定是高考热点尤其要关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形成。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实用文档

2.1958年“左”倾错误的表现为 ( )

①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②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③发动了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化运动

④全党范围掀起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革”中的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三者的共同说明

的问题是 ( )

A.“文革”中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

B.动乱中中国共产党已着手经济恢复工作

C.党和人民一直同“左”的错误进行斗争

D.“文革”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实用文档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

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


实用文档

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三、问答题:

7.1956——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

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


实用文档

误?从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

一、单项选择

1.D 2.A 3.C 4.C 5.A

二、材料解析:

6.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

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

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三、问答题:

7.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实用文档

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在经济

上:提出既反右派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

针。

失误之处: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的矛盾、社会主义道同资本主义道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

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

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

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

误。

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实用文档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线。

【篇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毛泽东对斯诺说,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格。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随之进入建设时期。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社会主义建设。

1962年初,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行,为后来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继续。

1978年春,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组织考察组,对港澳进行实地调研,向中央提交《港澳经济考察报告》提出:可借鉴港澳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内地建设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览区。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说: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会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划出一定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设立的决策和立法程序至此完成,标志着中国经济特区正式诞生。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示范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实践和探索,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使中国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历史特点,就是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处于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期,处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伟大斗争艰巨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处在新的历史关口,继续推进改革,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既是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伟大社会革命,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篇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

作者:陈守新

作者机构:无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

年:2004

卷:000

期:05M

页码:51-53

页数:3

中图分类:G633.5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革命;背景材料;高考;专题训练;历史;参考答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经验不足,“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

【篇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

9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范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范文9篇)

  继承宝责经验持续改进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了很好地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又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诸如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作风好,党群关系好,全社会有凝聚力。雷锋、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集中展示了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在艰辛探索与实践中,我国虽经历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但依然取得伟大建设成就。党的作风建设虽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继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宝贵经验,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做到为民尽责。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群众的认可。要坚持人民需要的目标导向,始终做到为民谋利。全面补齐拉长民生短板,寓改作风于为民谋利、解民之忧中,使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人民满意的尺度标准,始终做到为民服务。切实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把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作为改进作风的发力点,全力打通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坚持人民立场的工作方式,始终做到为民担当。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沉下去调研,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不停向前,梦想时刻召唤。我们身处一个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跨越万水千山,与基层群众砥砺奋进,决战决胜十四五,共同书写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弘扬伟大精神接力奋斗启新程

  专题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再次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所经受的曲折考验和取得的光辉成就,特别对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感触颇深。如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迫切需要传承弘扬。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系列伟大精神,其核心都源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但同样有考验、有牺牲,缺了理想信念这个“钙”,同样会败下阵来。我省是红色资源大省,要用好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以坚定的革命立场、百炼成钢的革命精神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树牢为民宗旨。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天底下对老百姓最好的党。河南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家人的事情来办,有那种慢一拍就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办不好就羞愧难当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把他们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锐意改革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性、艰巨性、重要性,和改革开放之初没有什么两样。我们要坚持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人才创新发展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在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上实现更大跃升。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永葆奋斗本色。共产党之所以吓不倒、压不垮,靠的就是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的发展到了中流击水、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必须拿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拼命精神,走好更艰辛的奋斗之路。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锤炼斗争意志。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精神,是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弄虚作假、表面文章、政绩工程还没有完全禁绝,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还有发生。我们要拿出刮骨疗毒的斗争精神,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

  接受考验勇开新局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专题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所经受的曲折考验和取得的光辉成就,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的必然性,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长期性和曲折前进的规律,感悟颇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的努力,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随着恢复时期的结束,党及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局党总支在指导各支部学习这一阶段历史时,要着重引导党员干部领会在百废俱兴的新中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搞建设的昂扬激情,领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钢铁意志,把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解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美国对我国进行威胁。

  1950年6月25日,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x遭到严重安全威胁。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粧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紧跟党的领导建功十四五

  本次学习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领导全体人民艰难开拓中国革命的道路,到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启示。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历史,能够深刻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要从党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启示,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发扬旺盛的斗争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用党的革命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兵团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列、成为标杆,为广大团员和青少年当好榜样,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紧跟党为建功十四五贡献青春力量。

  坚定信仰,坚定党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x,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x,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动改革发展。

  此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学习贯彻________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到工作实处,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坚定在公司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决心。

  感受党之伟大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读完之后,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是通过学习,感受到我党之伟大。对于党史的学习一直不够深入,系统性的学习不够,通过这次的阅读,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程是光辉的历程,28年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幸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走向胜利。

  二是通过学习,感受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我党在建立之初,就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由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选择了代表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基于对时局的科学判断,才让我党在一次次的危机中转危为安,从成立之初的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统一战线两大联盟的理性决断,到坚持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选择。每一次的危机与胜利,最终都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清晰判断和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基础上做出的努力与坚持。在我

  看来,实事求是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闪现着智慧的光

  三是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我党从成立之初,就注重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所以,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身负重任,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形势下强化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真正为党的自身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只有代表最先进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领导力量

  近期,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使我对这一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历史事件有了更详尽的了解。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历史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地改革中深化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我党在内忧外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无产阶级通过一步步的尝试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我国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广大群众在水深火热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顺应时代的道路。探索就是一个在未知中不断改革的尝试,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改革,不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改革开放主题不会变。

  二、

  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大胆的创新。创新就是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尝试,能够跳出舒适圈和固有思维来做一个思想重组,来创造一个奇迹,实现由零到一的突破。很多新事物,特别是新兴事物的产生都是突破后的产物,只有敢想敢做敢尝试,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也要自觉规避无厘头的乱撞,尽量避免走弯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种尝试就是一种创新实践,即使有很多活动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最终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

  道路有千千万,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走过很多条道路,但其他道路都以失败而告终,所有的失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为最终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和当时中国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实际相结合,在“左"与“右"中不断权衡,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成为我国实践的产物;在革命政党的选择方面,也只有代表最先进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领导力量,才能带领群众走出适合的道路。

  制度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层面、落实到制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和经验需要制度来保障和巩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总之,必须用制度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用制度保障实现伟大梦想。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根本制度保障,我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相比,中国制度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蓬勃展现,实践和时间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效保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度。________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初识颐和园是 1980 年代初

   ?初识颐和园是1980年代初,一个北京的金秋时节,作为应届大学新生,只身一人从东北老家到北京大学报到。北大与颐和园相邻,坐公交车仅仅三四站的路程,入学后的第一个十一假期,几位已熟识了的同学就相约去了颐和园。也许是近水楼台的缘故,以后的春游、秋游或者节假日的集体活动也经常去颐和园。

   ?对于我这个刚刚来到京城的外地青年来说,以前只在图片或影像中见到过的颐和园,如今能身临其境了,兴奋激动之情自然是难于言表。对园中各种精美的雕塑、生动形象的彩绘,集各地建筑风格精华的宫殿、院落、庙宇、街区、水乡、小桥等,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置身其中,尽情地享受着精神文化的大餐。即便是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及石碑上的皇家题字,也会吸引着驻足欣赏多时,如若看到石碑上有自己喜欢的字,还会铺上一张白纸,小心翼翼地用铅笔轻轻拓印下来。

   ?记忆深刻的是泛舟昆明湖。当年,园中只有铁制、双桨的小船,最多能坐五人。第一次登上摇摇晃晃的小船,我还真有点紧张,只顾着掌握平衡,根本无暇观看周围的湖光山色。随着小船在水面上轻盈划过停在湖心,也就慢慢适应了。回首远望,万寿山上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以及山脚下的长廊、牌楼依山势展现,层次分明,排列有致,大家纷纷拍照合影留念。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只有一位同学带来的一架老式海鸥胶片相机,大家轮着照,叽叽喳喳,好生兴奋热闹……湖面上倒映着青春的笑脸、荡漾着欢歌笑语。看着别人划船那么轻松自如,我也想尝试一下,但双桨到了我手里就不听使唤了,既要双臂用力,又要两手协同配合把握好方向,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指导”下,等到基本上掌握了前进、后退、转弯的要领,已是汗涔涔,手掌上也磨出了几个泡。

  读研究生的时候

   ?读研究生的时候,结识了我的先生,在谈恋爱的几年中,经常约会的地方自然还是颐和园。春天柳绿桃红玉兰绽放,夏天湖中映日荷花亭亭玉立,秋天则有芦花古柳随风飘荡,冬天的万寿山玉树琼枝、松柏掩红墙……在恋人的眼中,园中的一切都充满美好的寓意。长廊西端有一个石舫,石舫北边有一个书店,这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先生买了本英文版彩画的 《颐和园长廊故事》,总是随身带着,反复翻阅。这本书至今仍然保留着,只是色彩已发暗发旧,书页已卷曲了。有一年中秋节,我们本打算是要去园中赏月的,但当入得东宫门,刚刚穿过仁寿门,就被阵阵扑鼻的清香吸引了。原来是园子里摆放着的几十株大型盆栽桂树正值盛花期,满园都荡漾着桂花迷人、悠长、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这个中秋就是这样过的:和相爱的人一起,在秀美的皇家园林,皓月当空,就着皎洁的月光,用心去读那一树碧绿中掩映的桂花,沐浴着清雅的香气……我想,幸福和浪漫的至境也不过如此吧!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认为,重用贤才便可以治理天下,即使君主无道,但只要臣子贤明,也能使国家幸免于难。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时间最长,对卫灵公非常了解,卫灵公私生活混乱,孔子评价卫灵公“无道也”,鲁国国相季康子听后不理解,便问:如果卫灵公无道,卫国为什么不衰反盛呢?

  卫国在当时虽然不是最强的诸侯国,但也在强国之列。孔子告诉他,卫国有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位贤明的大臣,仲叔圉负责接待宾客等外交事务,祝鮀负责管理祭祀等内政事务,王孙贾负责统率军队,虽然卫灵公无道,但卫国在三位大臣的治理下,内政外交军事等事务都井然有序,所以依然可以兴盛。孔子很赞赏卫灵公重用人才,还称他为“最贤之君”。孔子没有因卫灵公私生活混乱而否认他在用人方面的才能,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孔子本人十分重视并善于选人用人。他在做中都宰时,之所以能做出“为政一年,四方皆则之”的卓越政绩,是与他拥有并善于使用一批优秀弟子分不开的。跟随他去中都的弟子,有据可查的就有冉耕、闵损、子路、子贡、颜渊、曾暂、子游、子夏等人。他们参与施政和讲学,帮助孔子处理政事,积极传播孔子的思想。孔子对所带去的弟子进行了妥善的人事安排:派曾暂负责财政税收,闵损负责司法,颜渊负责公文撰写,子贡负责文化教育。

  孔子强调贤才必须德才兼备,但要以德为主。他要求为政者选拔重用德行高的人,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在高位才能服众。《论语·为政》记载了一个发生在孔子晚年在鲁国做“国老”时的故事,鲁哀公问政。鲁哀公向“国老”孔子请教如何能使百姓服从,孔子告诉他:提拔重用正直的人,把正直的人放在品行不端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反之,如果提拔重用不正直的人,让品行不端的人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孔子认为,好的领导,要以德服人。

  孔子虽然看重品德,但与后世那些认为有德就有一切,不必培养才能的儒者不同,他主张贤者还必须有才。他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以仁、礼熏陶弟子并以文献资料充实其知识以外,还教他们处理政务、管理赋税、主持典礼、接待宾客等,他的许多弟子都成为多才多艺的贤才。比如子贡,学问好,口才好,言语科的高才生,是杰出的外交家,同时还懂经济,会做生意,家累千金,每到一个诸侯国,“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孔子重视全才,但对贤才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孔子尤其可贵的是不以出身论英雄。仲弓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品德学识俱佳,孔子非常喜欢他。但仲弓出身低微,父亲被称为“品行有问题的人”。孔子没有因为仲弓的父亲品行有问题而瞧不起他。在谈论仲弓时,孔子作了个比喻,他说:耕牛的儿子,生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时候祭祀要选择最好的牛、最好的猪,孔子并非在说拿牛作祭祀的事,而是以此为喻,说像仲弓这样的人才,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不出来做官,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呢?国家不可以错过这样的人才。孔子认为,仲弓的出身不应该成为影响他政治前途的因素。孔子高度评价仲弓的才能及德行,认为依其德才,完全可以胜任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这是孔子评价其他弟子时从来没有的高度。在孔子的大力举荐下,仲弓后来做了季氏的家臣。孔子许多出身贫寒的弟子,在他的举荐下都从政为官。比如冉耕为中都宰,子路任蒲邑宰,子游为武城宰,宓子贱为单父宰,冉求为季氏宰,高柴四次为官,做过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等等。

  经过孔子的倡导,任人唯贤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提倡尚贤尊贤举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也都注重形成崇贤养贤之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