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浅谈康有为“卑唐”书学思想

日期:2018-06-27 07:21:56 浏览次数:

  【摘要】:十九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严重,本着救亡图存的理念,康有为等人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实施了戊戌变法。然而,变法的失败让康有为把他的精力转向金石碑版的研究以排除心中的愤懑,由此《广艺舟双楫》诞生,在此书中关于唐代书法康氏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康氏似乎将馆阁体的形成归罪到唐代时期,将唐代书法及其贬低甚至是否定,这并没有尊重客观历史。基于此(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浅谈康有为“卑唐”书学思想)笔者将从康有为“卑唐”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局限性方面对其“卑唐”书学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 “卑唐”思想;碑学;唐代书法
  综述
  在书法的整个发展历史上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及于此稍晚的金文、石鼓文,再到汉代书法这一关键期,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成为章草、行书、真书等,至魏晋时期,楷、行、草各类书体已基本形成格局,到唐代初期,在继承南北朝书法的基础上,唐代楷书发展为鼎盛时期,自宋元以来,唐代书法一直是帖学书家学习书法的主要范本。随着宋代刻帖的兴盛,更是使得楷书逐渐趋于定式,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台阁体”、“馆阁体”等,至清中期帖学衰微,碑学迅猛发展。此时,康有为提出“卑唐”推动了当时的崇碑风气,然而他在论述唐代书法时,并未去客观看待,这正是本文由来的初衷。
  一、“卑唐”思想产生的背景
  乾嘉两朝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士人唯恐片言招祸,不敢有所述作,并将精力集中在金石考证与诠释上。随着各地金石出土日多,出现了一批注重从金石碑中汲取营养的书法家。其着有《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阮元认为:乾嘉之世帖学风靡天下,而学书者赖以取法的各种刻帖多为反复翻刻,笔法模糊,又馆阁体之盛行,导致书风日趋单调靡弱。他指出应取碑版之长,商榷古今。而包世臣在其《艺舟双辑》认为,可从六朝碑版中找到可信的笔法源流,来诊治自唐以来“馆阁体”流行所带来的偏软妩媚之弊病。不难想象,康氏“卑唐”思想观的提出必很可能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在清中期帖学呈现出衰微之势,碑学逐渐取代传统帖学的正统地位。乾嘉两朝是清代帖学书法的盛极时期,在审美上,一改入清以来以董、赵书风为宗的单一局面,在此期间,也出现过一些如刘墉、王文治等醉心于帖学的人。到乾嘉以后,帖学书法日趋渐单调乏味,尤其“馆阁体”的盛行更是导致它每况愈下,而对于馆阁体书法与科举考试的结合,也使得它成为了书坛的特有现象。至此,有人觉得,科考不仅失掉了以文章选才的实质,即使是考官们看中的书法,也不过是应规入矩,了无生趣。甚至是学颜无雄强之象,学欧无俊秀之致,只是具有刻板之形,根本没有什幺艺术性可言,留下了诸多恶劣的风气。凡此种种因素,都为康有为“卑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之一
  另外“卑唐”思想观的产生与康氏社会改良思想也是密不可分。清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康有为由政治转向金石碑版的研究以排除心中的愤懑,《广艺舟双楫》就是在此间诞生的。其中,“卑唐”思想一章在世人看来,尤为显得跳眼与偏激。不难看出,康有为以适用于政治制度改制的变法思想比附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可能。
  二、“卑唐”思想的内容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言:“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然传承陈、随之余,缀其遗绪之一二,不复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二颜、柳迭奏,澌灭尽矣。”从中可以看出,康氏认为唐代书法不可取的原因有二,其一为不能复变,不能创新,专讲结构。其二为古意脱离,笔法呆板尽亡。我国近代着名书法理论家祝嘉先生曾说:“书法最忌呆板,不知变化”。确实,在唐代楷书中,实有一些作品流于程式化,如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虽说规整严密,点画精到,但字形确实过于死板、诸如算子。且用笔缺乏变化,亦无生气可言。其二,书法取法讲究高古,讲究取上,唐代书法离先秦及三代甚远,也确实缺乏三代书法所特有的质朴、古拙、金石味般的古意。其三,随着唐代科考的实行,盛中唐馆阁书家陈浩、吕向等,其楷书亦形成不少势头,形成较大影响。至此,广大士子争相效仿,使得书法毫无自己开拓创新之一面,也桎梏了书家的思想,实为书法发展之一大阻碍。而此种情况的出现,在当时极力鼓吹不应为法所束缚、冲击传统思想的康有为来说,对唐代书法又一次极力的排斥当不足为怪了。
  康氏在“卑唐“一章中谈到:“学以法古为贵,故古文断至两汉,书法限制六朝。”而书康氏进一步指出,唐代楷书譬如欧、虞、褚、薛等人,笔法虽未尽亡,然散朴,古意已离。看是寓变化在整齐之中,将奇崛与方平恰当处理,而反过来看,欧、虞、褚、薛等人的书法如“断凫续鹤”,违反自然,一味的矫揉造作真是可笑之极。故唐代楷书,笔画气象,与六朝书法相比,做作过甚。康氏在《余论》一章中甚至指出:“六朝的书法其结体茂密,用笔厚实,虽然有些严整,但其笔势亦跌宕出奇。而唐代楷书,局促偏急,此确实是古今的差距。若要论,那幺从唐代刻为此界限了…”唐以前书法茂密,唐以后书法疏散;唐以前书法舒畅,唐以后书法局促;唐以前书法厚重,唐以后书法浅薄;唐以前书法中和,唐以后书法争狞;唐以前书法用笔艰涩,唐以后书法浮华;唐代以前书法纵横捭阖,唐代以后书法内敛偏急;学书者自当心中有数矣。
  三、“卑唐”思想的局限性
  对于康氏自己本身的卑唐思想影响下,对唐代书法法度的吸取与学习明显是不足够的,而相应的表现在其书法本身的作品中,我认为其体现有三:其一,康氏书法虽纵横开张,但缺乏精到之处,尤其是行草书,帖学的行草书转折、用笔变化多端,而康氏的行草书虽有沉雄之一面,但用笔缺乏变化,转折之处过于单一。其二,康氏书法绝大部分太过圆,基本没有方的笔画,我们说,圆笔表现的是流畅,方笔表现的是劲健,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而康氏的书法过于偏重圆笔,也就缺乏一些刚劲的姿态。虽有褒奖者言:康氏书法全亦神运之。但贬之者也批判到“康氏书法如烂草绳矣”。其三,康氏有些书法作品处理章法时,多有局促之感,因为没有唐代法帖及宋元以来书法章法的汲取,康氏对章法的处理自然是不够娴熟的。而唐代书法章法形式统一并具有一定规范性,这是南北朝碑刻所不具有的,特别是宋元明的章法,更是南北朝碑刻章法所不及。康氏贬低唐代及宋元明书法,就自然不会太过关注帖学之中的章法问题。因此,康氏在卑唐的同时,对自己本身的书法亦造成了相应的阻碍作用,也给康氏的书法形成不良之影响。
  结语
  康氏“卑唐”思想观的提出,有其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方。积极的是在清中后期的书坛,帖学已经走到了末流,逐渐衰败,已成强弩之末了。此时,卑唐思想可对其当时崇碑风气作出进一步的推动。消极的一面是康氏在论述唐代书法时,并没有客观的去看待。我们知道,中国的书法艺术它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数千年的延续传承,在学习时,缺少任何一个历史的阶段,都不可能完整的理解这门艺术。康氏将唐代书法及其贬低,甚至是否定,很显然是没有尊重客观历史,仅仅是一己之言而已.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切不可过分的追捧一个观点,也不可过度的贬低一件事物。偏激的对待不仅不能客观的看待一个问题,同时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这对其自己来说将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事。对于康氏“卑唐”的思想,后世书学者理当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眼光去看待。
  参考文献:
  [1]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M]2009年.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2006年.一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3] 祝嘉.《书学史》.[M]2011年.第一版.岳麓书社.
  [4]李雪莉. 谈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书法批评观 . [J]200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