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日期:2018-06-27 07:16:52 浏览次数:

  高校学生党员因数量大,短期内流动性强且变化快,出现大批的“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挂空党员”和“关系党员”现象,给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创新,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需要。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与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学生党员除具有普通党员的特点外还具有两大显着的特点,一是数量大,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外发布的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学生党员总数为203.4万名,当年发展学生党员71.8万名。虽然近两年全国发展党员实行总量调控,发展党员总量增速放缓,但学生党员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2015年发展的学生党员人数占当年发展党员人数的36.54%。二是流动性强。学生党员流动强分布范围广,每年发展的近一百万的学生党员,一般情况下在短期内因毕业、升学、就业和创业等原因流向全国各地的党组织,若不加强管理和引导,容易造成大批的“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挂空党员”和“关系党员”,给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重视对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工作,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党员队伍活力,纯洁学生党员队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1.组织关系管理不够严格
  部分基层组织对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重视灵活性而忽视原则性。对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力度不够,对于“滞留”在校内的学生党员,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学生返校办理组织关系时只需补交党费即可办理组织关系手续。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学生党员可将组织关系转移至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所在地街道、乡镇党组织、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或是县以上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学生党员无论是已经就业、升学或是创业,都能找到相应的党组织关系接收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组织对长期外

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出或短期外出的相关学生党员未按照规定开具介绍信、流动党员证或证明信,导致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不承认其党员身份,因此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使其成为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隐性”党员。部分基层组织对即将离校学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仅仅停留在办理手续层面,对毕业生党员的跟踪管理工作存在盲区,对学生组织关系是否按规定办理、组织关系回执联是否及时邮寄或传真至原单位党组织未作严格要求。部分学生党员长期将组织关系介绍信装在口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对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基层学生组织对自行脱党的行为未定期查处整改,清退处置不合格党员亦未动真格。
  2.组织关系转移程序繁琐
  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程序繁琐,学校和地方党组织在组织关系转移时执行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别,正常转接渠道不够流畅。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需根据党组织之间的隶属关系层层办理。学校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直接相互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只有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等部门才能办理全国范围内的组织关系转移。近几年,为简化程序,各地也纷纷授权学校组织部门,可直接转接组织关系,省去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带来的不少问题,一些学校组织部门在得到相关授权后,再次授权校内基层党委、党总支或支部。随着近几年毕业生党员 “滞留”学生党员的增加,为方便管理,部分学校在管理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工作中,存在强行将所有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的现象,甚至部分毕业生离校时拿到的仅仅是一张盖有章的空白介绍信,其内容完全有本人根据需要填写,这样容易出现差错,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无法及时转移,特别是预备党员的继续培养、考察、转正把关等工作难以开展,往往造成预备期超期不能转正的现象。
  3.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不严格
  坚强的党组织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严格党内生活的培养教育。学生党员普遍年龄小,处世不深,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不长,受教育和锻炼的时间短,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后,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学生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往往表现出“重发展、轻教育”的倾向,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的锤炼。一些党支部以学习代替管理,甚至只在发展、转正党员的时候才召集学生党员坐在一起,部分高年级学生党员因到校外实习、考试等原因,频繁请假缺席支部组织生活,相关学生支部对此未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些些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形式千篇一律比较单调,党内生活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一些党支部未及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组织生活,学生被吸收入党后组织观念淡薄,对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相关规定及基本流程了解少,认识不到位,毕业离校时部分学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时容易出现纰漏。
  4.“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滞后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党员队伍到非公经济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低,成为"隐性党员"、"口袋党员"较为集中的地方。受传统就业思维的束缚,许多学生党员只是考虑暂时到 “两新”组织就业,较多的是选择将组织关系转回原户口所在地或父母工作单位,待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后再转出组织关系。有的“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发挥作用不大,力量薄弱,工作不规范。整个环境对党员形象认同趋于淡化,党员在岗位上先进性的发挥空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生党员也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淡忘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能自觉按时转移组织关系,不参加组织生活或者拒绝缴纳党费。
  5.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手段参差不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